红河州第一中学
2024
级高一下学期
3
月月考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近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全国最大的大口尊、国内同时期最大的金面具、器型独特的顶尊跪坐人像、国内唯一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圆口方体铜尊,以及象牙微雕、大量丝绸和纺织品残留物、碳化稻、竹和阔叶林树种等多种遗物。这表明
A
.中华文明的多元性
B
.国事决定于礼乐制度
C
.专制皇权已经确立
D
.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2
.汉武帝时期,乐平侯卫侈因“坐买田宅不法,有请赇吏”,被处死;淮南王刘安因王后荼、太子迁及女陵“侵夺民田宅”,被削地;衡山王刘赐因“数夺人田,坏人冢为田”,被剥夺俸禄二百石以上官员的任免权。这些处罚
A
.通过经济手段巩固了君主专制
B
.一定程度上利于缓解土地兼并
C
.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了王国问题
D
.有效地抑制了地方的豪强大族
3
.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表),其中第三次热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A
.儒学的复兴
B
.国家的统一
C
.科举制普及
D
.民族的交融
4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
.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
.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
.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
.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5
.据一位
12
世纪的阿拉伯商人记述:信用券(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令其写下借条,借债人须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还说中国商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这一记述反映了两宋之际的中国
A
.货币信用体系十分发达
B
.形成了较好的营商环境
C
.社会诚信程度领先世界
D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