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仿真历史模拟卷
01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居民掌握了种植水稻和养蚕缫丝技术的是
A
.仰韶文化
B
.大汶口文化
C
.红山文化
D
.河
姆
渡文化
【答案】
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河
姆
渡文化遗址居民掌握了种植水稻和养蚕缫丝技术,
D
项正确;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大量彩陶,排除
A
项;大汶口文化出土了大量粟等农作物,排除
B
项;红山文化代表器物是黑陶,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据说,尧舜
再时代
选贤与能,
“
天下为公
”
。但是,从夏朝开始,最高统治者以
“
天下为家
”
。这是因为夏朝实行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分封制
【答案】
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
“
从夏朝开始,最高统治者以天下为家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
“
天下为公
”
发展为
“
天下为家
”
,其主要原因就是王位世袭制的实行,
B
项正确;夏朝时期,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排除
A
项;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排除
CD
项。故选
B
项。
3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西周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是
A
.井田制
B
.均田制
C
.庄园制
D
.屯田制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因其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
“
井
”
字,因此
称做
“
井田
”
,故选
A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庄园制度是欧洲中世纪经济的基础,其不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排除
C
;屯田制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
4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之为社会大变革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百家争鸣的出现
C
.分封制的瓦解
D
.各国变法图强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和使用,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提高,生产力获得发展,引发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巨大变革,
A
项正确;
“
百家争鸣的出现
”
有助于推动社会转型,但并非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排除
B
项
【历史】广东省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1(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