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二试卷 高二语文下

【语文】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期末试卷 含参考答案 2024年 2023年 湖北省 格式: DOCX   18页   下载:1   时间:2025-06-26   浏览:11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6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2023 - 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固定的智力成果。判断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具有可版权性,绕不开对独创性概念的理解:若人工智能创作物不具有独创性,又谈何可版权性呢! 关于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问题的思考,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首先考虑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符合独创性标准的要求,而使其可被视为作品;其次,在前一问题的基础上继续考虑智能作品的归属问题,即究竟是将作品权利归属于人工智能设计者,还是所有者,抑或是使用者,甚或突破性地赋予人工智能这一新的主体。现有理论在独创性的理解上并不一致:或强调独创性是作者思想、情感、个性的反映,即从作者权角度去理解独创性;或直接从 “ 独立创作 ” 和 “ 稍许的创造性 ” 两个内涵来理解独创性;或主张仅需要关注结果而非过程,只要作品在客观上的表达并非 “ 必然如此 ” 即可。对于这些不同的理解,在人工智能语境下,核心问题在于是否仅仅采取客观标准即可。换言之,当人工智能创作物在表现形式上同人类创作作品完全一致,以至于如果该作品是由人类创作完成,则毫无疑问可以被授予版权时,我们是否根本无需考虑该作品的创作者是人工智能还是自然人的问题。而进一步的问题便是:产生作品的 “ 创作 ” 是否只能由自然人来完成呢?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 3 条第 1 款之规定,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即为创作,并未明确要求该智力活动必须是自然人所实施的。那么,从 “ 智力活动 ” 一词,是否能够推断出其暗含了对作品创作者必须是自然人这一内在的要求呢?毕竟,在传统认知中,唯有自然人才有 “ 智力 ” 。德国《著作权法》不承认法人为版权人,认为其不可能直接实施创作行为,坚持版权主体必须是那些给予作品独创性的人,即所谓 “ 创作者原则 ” 。 独创性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与现存的作品表达不一样。不一样只是外在的表现,其实质是经过了主观的思考,有了一定的构思之后,运用创作元素的一种能动的表达。但关键却恰恰在于,人工智能的思维模拟范围不断扩大,在功能上不断向人脑接近。例如,来自巴黎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 Gaetan Hadjeres 和 Francois Pachet 在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合唱歌曲上训练其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使用了 352 首巴赫的歌曲,将其
【语文】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