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
2023-2024
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学家认为当时已经产生了私有制。以下最能作为其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
A.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B.
挖掘出来的黑陶胎壁薄如蛋壳
C.
古城分布着规模较大的祭坛和神庙
D.
各个墓葬之间随葬品差别不大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
“
考古学家认为当时已经产生了私有制。
”
可知,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说明随葬品是少数人私有的,私有制存在,
A
项正确;黑陶在新石器时代比较普遍存在,无法证明存在私有制,排除
B
项;祭坛和神庙是公共场所,体现不出私有制,排除
C
项;各个墓葬之间随葬品差别不大说明产品的分配基本是平等的、共有的,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下表反映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
为
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
农民负担不断加重
B.
土地兼并愈发严重
C.
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D.
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北魏的租调徭役到隋至唐中期的租庸调制,再到唐中
后期的两税法,征税标准逐渐由以人丁为主转变为以财产为主。在租庸调制中,
“
庸
”
的实行意味着农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纳绢或布代役,相对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两税法
“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
,更是进一步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使农民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C
项正确;农民负担并非一直不断加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
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兼并问题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
B
项;赋税制度的调整在某些方面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减轻农民负担,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如表为
1903—1930
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统计表(
%
)。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制
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1920
36
.
4
0.9
2.8
8.2
12.3
31.2
8.3
1930
45.1
(历史试题试卷)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