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
2023
学年(下)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期末)
语
文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
“
天下
”
是具有中华文明独特性,同时也将会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重要理念。挖掘
“
天下
”
理念蕴含的丰富思想意义,不仅能够让现代中国人理解它在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让现代世界思考它可能对现代人类多元文明共存的重要意义。
在中华历史上,
“
天下
”
一词除了地理空间的字面意义之外,还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其一,政治秩序的
“
天下
”
制度。上古华夏经历了从单一氏族方国的
“
五帝
”
到
“
协和万邦
”
的夏商周王朝,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国家。特别是西周王朝通过分封制,将不同地域纳入一个
“
九服
”
制度的政治共同体,形成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天下政治体系。秦汉帝国的
“
天下
”
政治秩序又发生变化,实行中央王朝直接统治地方的郡县制,加上中央王朝通过朝贡、册封的藩属,以及遥远的蛮荒之地,构成后世中国政治秩序的
“
天下
”
空间。无论是西周王室通过分封制主导的天下,还是秦汉帝国通过郡县制统辖的天下,均是建立在亲疏尊卑基础上的一种政治制度。
其二,人文价值的
“
天下
”
理念。当西周的天下体系解体后,为了重建天下秩序,春秋战国诸子纷纷推出未来天下的不同构想,而此时诸子开始思考并倡导新的
“
天下
”
意义。开创民间讲学的孔子及其儒家学派,建构了仁义价值的天下有道理念。早期儒家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希望在礼崩乐坏的东周重建礼治秩序的天下,但是他们普遍具有
“
天下有道
”
的超越精神。所以,孔子开创的
“
天下有道
”
理念,完全是一个不断提升、超越的价值序列,他从和谐的礼治秩序提升出普遍性的仁义价值,又不断将人间仁义与超越天道融通起来,与
“
天下
”
相关的价值理念进一步获得超越的永恒性。
中国天下理念标榜一种王道精神,批判霸道政治手段。王道是要建立一个平等互爱的人文世界,而霸道却是用暴力强化等级差别的政治秩序。中国传统天下理念孟子区别了
“
得国
”
与
“
得天下
”
的不同,他说:
“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
孟子认为不仁的霸道者虽然可以获得一时的政治权势,但是绝不能够获得长久的天下,因为得天下者必须首先能够得天下民心,即所谓
“
得民心者得天下
”
。而一切政治家希望能够得天下民心,必须首先坚持以仁义得天下、治天下,也就是以王道而得天下。
显然,仁义、王道的天下理念都是理想化的,而儒家的天下理念在追求理想的同时,又是从西周、两汉的政治现实出发,并且希望兼顾现实可能的。早期儒家提出天下理念的同时,又提出区分小康与大同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人既向往最高的大同理想,同时又承认自己所处的时代是
“
小康
”
时期,
“
小康
”
之世是从现实出发的不得已的主张。但是,人类不能满足于小康,而应该在
“
天下为家
”
的时代想到还有一个
“
天下为公
”
的理想,这恰恰是天下理念中包含
“
天下大同
”
的人类理想。所以,
“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的大同理想,既是我们批判小康时代不足与缺陷的参照,也是我们奋斗前行的长远目标。因而,仁义的天下,也是王道的天下,最终目标是大同的天下。
(摘编自朱汉民《天下、天下为公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从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各国全球责任的关系看,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积极担当国际责任的行为,为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重要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国强必霸和冷战思维等固有逻辑的破解和重构,着眼于缓解世界难题的需求与理论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明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国际上蕴含着迫切要求深刻变革世界旧秩序的巨大需求与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重塑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制度与制度之间以及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就是要以心系人类共同命运的立场去构建未来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帮助各国之间实现持续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济的重要途径
安徽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