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一试卷 高一历史下

安徽皖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卷 .docx

安徽省 2024年 2023年 格式: DOCX   6页   下载:35   时间:2024-04-13   浏览:8059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安徽皖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卷 .docx 第1页
剩余5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皖北名校高一阶段性联考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和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 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布的考古发掘成果。这可用于印证 坑号 发掘器物 基本特征 3号坑、8号坑 铜尊、铜要、铜瓿 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 3号坑、4号坑 玉琮 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 3号坑、7号坑、8号坑 有领玉璧、玉璋、玉戈 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 A.古蜀文明曾领先于全国B.青铜器的使用范围广泛 C.多民族文化的统一趋势D.早期区域文明间的联系 2.西周时期,最重要的礼是诸侯册命礼。诸侯 虽然可以世袭,但诸侯对周王的臣属关系需要通过特定的册命仪式来予以肯定,诸侯国在最初分封时要经过册封,每一位袭封的诸侯 也要由周王重新册命。这表明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周王朝呈现原始民主色彩 C.礼制利于维护周天子统治D.周制践行了敬天保民观念 3.汉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变更制度,其五经 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 化途径。据此可知,汉代 A.儒学发展的动力源于制度建设 B.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 C.儒家思想在社会层面影响深远 D.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最佳途径 4.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秦汉时,人们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 的地区,白居易曾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成为经济中心B.社会医疗技术丰富 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D.唐朝民族 政策宽容 5.朱熹在《童蒙须知》一书中要求儿童: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说 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 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据材料可知,朱熹 A.践行三纲五常思想B.积极践行格物致知 C.注重儒学的思辨化D.重视教育 的世俗化 6.徽商黄汴编撰的《天下水陆路程》是明代国内贸易往来的交通指南,徽商程春宁编撰的《士商类要》记载了当时进行商品贸易时各地的水陆行程情况。这类士商用书反映出当时 A.西方测绘技术传入B.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国内长途贩运发展D.徽商经济实力 雄厚 7.下表为部分洋务官员的简介。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人物 简介 朱其昂 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者和初期主要的主持者,创办中国北方最早的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郑观应 先后担任过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总办,其著作《盛世危言》主张改良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 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 A.改变了洋务派阶级属性B.注重培养资本主义人才 C.解决了晚清的社会矛盾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8.据丁守和主编的《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不完全统计,“从1900年至1918年,出版的各种刊物约有七、八百种之多”。其中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 改良派的刊物”“有关政治法律、文化 教育、文学艺术、财政经济、学生、妇女、学术、自然科学”等类刊物。这 反映出当时 A.五四运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B.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中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新思想在清末 民初迅速传播 9.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收日伪财产归根据地革命政权所有,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还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组织。这些措施 A.体现新民主主义经济特点 B.为土地革命提供有利条件 C.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得益于国民革命顺利推进 10.1949年,人民政府用查封、逮捕等手段打击银元投机活动,后来又指导各地集中时间、集中物 资统一向市场抛售,平息投机资本制造的涨价风潮。这些措施 A.是计划经济的重要内容B.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C.为实现工业化扫清障碍D.完成了 社会主义改造 11.1964年,毛泽东提出要搞三线工 业基地的建设,要防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之后国务院决定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贯彻执行分散、靠 山、隐蔽的方针。要把能搬 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 。这说明三线建设 A.以应对国防威胁为主要目的B.改变了分布不均 的工业布局 C.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D.受到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1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前,我们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 待解决。”与此论断相关的史实是 A.中国积极加入世界贸
安徽省皖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卷 .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