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春季高一年级入学暨寒假作业检测联考
历
史
时量:
75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传说“虎啸能生飓风”。下图是后母戊鼎的耳廓纹饰——虎噬人头纹,以表达商王与虎通灵,彰显权威,威吓民众。妇好墓出土的铜斧亦有此纹饰。据此可以推测,商代( )
A.
部族之间攻伐不断
B.
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C.
礼乐制度逐渐形成
D.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
公元前
6
世纪中期,楚国国君熊通攻占了陈国的一块土地,按照周制,他应该把这块新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叔伯兄弟,而他却直接派自己人去开拓和经营这块土地。于是,这块土地上的产出,便可以尽归楚王所有。这块没有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便悬(古代通“县”字)挂在了那里,称之为“县”。县的出现( )
A.
反映了分封制必将走向瓦解
B.
体现了周天子专制权威被削弱
C.
是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D.
有利于强化君主对地方的控制
3.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中写道:秦始皇时代,秦帝国的反抗力量主要活动于关东(指河南函谷关以东地区)……秦末大起义中数十家反秦武装力量也均崛起于关东;而关中地区未曾燃起一星反抗的火花。该学者重在说明( )
A
法家思想已不适应统治需要
B.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
C.
关中地区社会矛盾尚未激化
D.
六国旧地对秦统治缺乏认同感
4.
汉代,文帝景帝时期大力推行“马复令”,规定:家中养马一匹可以免除家庭三人的赋税或者徭役,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管理马政的机构。于是民间养马的数量大大增加。据此可推知,马复令的推行( )
A.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B.
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C.
促进了农耕动力的变革
D.
准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
5.
《晋书》记述了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部族渊源,部分内容如表所示。这些记述集中反映了( )
少数民族首领
记述内容
大夏建立者匈奴贵族赫连勃勃
“朕大离之后,世居幽朔。……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
前秦皇帝氐人苻坚
“其先盖有扈(远古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之苗裔”,其梦想是“混一六合”
前燕建立者鲜卑贵族慕容
廆
“其先有熊氏(黄帝部落)之苗裔,世居北夷”
后秦建立者羌族贵族姚弋仲
“其先有虞氏(舜所在部落)之苗高。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
A.
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增强
B.
北方各少数民族同宗同源
C.
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快形成
D.
古代史籍编修追求客观性
6.
下图为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是研究当时赋税制度的重要史料。下列有关此赋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减少了农民赋税负担
B.
保证农民有较充足的生产时间
C.
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
D.
因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而推行
7.
下图所示为唐代女性不同的发髻。这可以看出( )
A.
追求个性的审美风尚
B.
理学对妇女束缚的加深
C.
艺术对自然美的回归
D.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8.
“捺钵”意为辽帝的行营。辽帝在一年之中都要从事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活动,即“春水”“秋山”“坐冬”“纳凉”,形成了“四时捺钵”体制。捺钵时,皇帝都会在营地召集北方各少数民族酋长,处理政事捺钵成为整个辽朝的政治中心。辽朝实行“四时捺钵”的主要目的是( )
A.
传承契丹族尚武精神
B.
强化对地方的监督管理
C.
扩大游牧文明的范围
D.
增强各部族的政治认同
9.
建炎南渡后,南宋文人掀起品评东晋中兴时期人物事件的潮流,东晋时期北伐的祖逖成为南宋文人眼中的模范。西晋灭亡后,东晋诸臣在建康城外的新亭集宴,面对秦淮风景,想起中原故土的典故,也频频被南宋文人引入诗文。这一潮流体现了南宋文人( )
A.
市民阶层的审美意趣
B.
退避政治的矛盾心理
C.
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D.
咏古鉴今的文化心态
10.
元朝的江浙行省最初管辖范围很大,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西东北部。后原属江浙行省的江北部分被拆出,加上河南等地成河南江北行省。元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宋朝悲剧
重演
B.
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
C.
维护地方的统治秩序
D.
规范地方的行政管理
11.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世界的本原是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所化生,强调“医者贵在格物”。宋应星认为,《天工开物》中总结的各种生产技术,实际是原始材料“气”在“天工”作用之下形成的不同制造物。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
A.
科学著作缺乏理论思维
B.
格物精神促进技术探究
C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D.
宋明理学制约科学发展
12.
下图为某同学对康雍乾时期边境治理政策所作笔记中的示意图。下选项中,政策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派办事大臣
B.
乙——雅克萨之战
C.
丙——设伊犁将军
D.
丁——设台湾行省
13.
据历史记载:明代松江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当不止百万亩”;
清代太仓、海门
等地“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三,图利种花者则有
湖南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检测联考试题 历史(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