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二试卷 高二语文下

【语文】广东省部分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2024年 广东省 格式: DOCX   16页   下载:1   时间:2025-05-27   浏览:14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广东省部分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广东省部分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4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广东省部分校联考 2024 - 2025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阅读( 70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寄情山水、托物言志,是中国文学独特的表现手法。历代文人对山川形胜、日月光华、喧鸟鸣禽、残红飞絮的吟咏歌唱,重在表露内心的 “ 志 ” 和 “ 道 ” 。无论是盛世时的豪放、激昂、雄壮与飘逸,还是乱世时的低沉、苍凉、孤独与悲怆,都充分表现出浓郁深厚的家国情怀。文以载道,在对天地万物的行吟中寄托家国情怀,是古典文学中华美学精神的突出表现。 传递经世治国的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诗经》的编纂目的,是试图在 “ 礼崩乐坏 ” 的时代 “ 洞明治理 ” ,重建社会道德伦理秩序,进而形成诗教的传统。曹丕《典论·论文》 “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 ,将 “ 文章 ” 视为 “ 经国 ” 大业,倡导文学摆脱经学的羁绊,赋予文学以独立而崇高的地位。荀子、扬雄、刘勰一脉相承的 “ 明道、征圣、宗经 ” 的文学观,成为文章需要遵循的三要素。韩愈和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主张 “ 文道合一 ”“ 以文明道 ”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唐宋八大家虽风格各异,但都以 “ 明道 ” 为旨归。韩愈在因反对佞佛而被贬的路上,仍不忘表明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的报国心迹;柳宗元被重新任用后准备返京大展宏图时,激荡着 “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 的昂扬斗志;王安石在主持变法时,满怀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的美好期待。宋明理学更是在 “ 文以载道 ” 的基础上完成了 “ 文 ” 与 “ 道 ” 的体系建构。 文学书写时代,也反映时代的精神。《诗经》的 “ 兴观群怨 ” 即是反映社会变化、抒写个人情怀、采撷民风民情、怨刺上政世道。《乐府》的 “ 采风 ” ,采集的也是政风、时风和民风,让当政者反躬自省。 “ 建安风骨 ” 的慷慨悲凉、雄健深沉, “ 魏晋风度 ” 的率直任诞、清俊通脱, “ 盛唐气象 ” 的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反映的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 “ 元白诗体 ” 对现实的关怀和对社会的 “ 美刺 ” ,都体现了 “ 文以载道 ” 的美学精神。李煜的 “ 亡国之音 ” 跳出了 “ 花间词 ” 的香软秾艳,被王国维认为 “ 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 ,以哀婉之音,发亡国之悲。苏轼突破 “ 词为艳科 ” 的藩篱,从 “ 烟雨迷离 ” 的婉约闺怨转向 “ 铁马金戈 ” 的恢弘雄放。即便柳永 “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 ” 的俗词,有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表露出怀才不遇、
【语文】广东省部分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