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三校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3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
4300-4000
年。城内有多处墓地,其中大型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
钺
、陶盘等器物,但是很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A
.长江流域盛产陶器具
B
.社会的阶级分化明显
C
.奴隶制国家开始出现
D
.养蚕缫丝技术的成熟
2
.汉武帝在位
50
多年,用人不拘一格,
“
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
”
。他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
29
人,其中多数并非儒家。这反映当时
A
.百家争鸣局面仍在延续
B
.现实统治需要影响治国理念
C
.中
朝制度
的建立与
完善
D
.察举制度的弊端已日益显现
3
.许倬云在《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书中说:
“
三国时代,蜀汉尽力开发了羌地和南中;东吴则在华中和东南地区,收罗山区的山越、宗部,既是扩张兵员,也是扩大税基;魏晋则在北方,开拓东北和北方的资源和人力。
”
该学者意在说明三国时期
A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B
.政权割据是其特点
C
.注重区域开发治理
D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
.两税法实施以前,中国的人口高峰从西汉时的
6000
万上升到盛唐时的约
7400
万;两税法实施后,北宋时的人口已上升到
1
亿多。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
.增加了政府收入
B
.减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强化了对人民的控制
5
.宋朝《三字经》《小学》等蒙学教材多采用韵语的形式编写,以三字、四字或五字为一句,注重通过故事性叙述,使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熏陶。这体现了理学
A
.正统化
B
.
哲学化
C
.
体系化
D
.通俗化
6
.下表是明清时期,地方志记载的黔东北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状况。据此可知,当时黔东北地区
发展状况
出处
营销各地的经济作物产品有十多种,主要有桐油、菜油、茶
油等商品。
《铜仁府志》
远销外地的中药材主要有吴茱萸、五倍子,冻绿皮等,矿产商品以朱砂和水银为大宗。
《石阡县志》
务川有砂坑(即朱砂)之利,商贾辐辏,人多殷富。
《思南府志》
府县属地
“
土产寥寥,惟桐油、柏油、山漆及务川之朱砂水银可以行远
”
。皆由各
商收购
以去。
《思南府志》
A
.专业生产区域形成
B
.社会商品化程度提高
C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
【历史】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