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1950
年
10
月
22
日,邓小平在西南军区欢迎参加全国英模代表会议代表归来的晚会上指出,美帝国主义不单是侵略朝鲜,还想侵略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还想侵略正在谋求解放中的亚洲人民,我们要站起来不倒下去,就要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邓小平旨在强调()
A
.加强亚洲国家团结
B
.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
C
.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D
.加快西南地区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1950
年(中国)。根据材料“我们要站起来不倒下去,就要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可知,面对当时国际环境,邓小平意在强调要加紧国防工业建设,强调国家工业化建设对巩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B
项正确;加强亚洲国家团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A
项;当时国家已经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没必要再强调抗美援朝重要性,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要加快西南地区建设的内容,加快西南地区建设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码头工人是中国近代城市中典型的“苦力”群体,在上海尤具代表性。建国后上海码头工人的工作开始竞赛化”。
1951
年上海市运输公司举办的首次劳动竞赛分为团体和个人赛,前三甲可以获得一定奖励。码头工人还被宣传为“替国家增加了财富,爱护人民财产”的模范。这一转变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 建立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
.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发生根本改变
D
.中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答案】
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为:
1951
年(中国)。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上海码头工人的工作方式由苦力”转变为以劳动竞赛的形式进行,并且这种形式被用来宣传和鼓励工人增加国家财富、爱护人民财产的行为。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社会发展的新导向,即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C
项正确;虽然这一时期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正式确立是在
1956
年底完成三大改造之后,排除
A
项;题目主要描述的是码头工人工作方式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文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