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多校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
2
第三至六单元、选择性必修
3
前两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先秦古籍《山海经》中
“
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
”
的记载,被认为是先民以砭石代针治病的佐证。秦汉时期,尽管中医所使用的针具有石针、骨针、竹针,但金属针逐渐发展为主流的针具。由此可见,中医针具的发展(
)
A.
呈现了中医药学
的
独特性
B.
以经络学说为其根本依据
C.
可作为生产力进步的佐证
D.
满足了临床医疗实践需要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中医针具材质的变化,可以看出先民逐渐摆脱对采集的自然事物的依赖,逐渐推广使用金属冶炼业的产物,这正是生产力不断进步的佐证,
C
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中医针具的变化,并未涉及中药学,不能体现其独特性,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涉及针灸的理论依据,不能说明中医针灸学以经络学为根本依据,排除
B
项;
“
满足临床医疗实践需要
”
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汉代碑刻显示,建武中元二年(
57
年),蜀郡太守开辟道路
“
袤(长)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
”
;永平六年(
63
年),
“
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
”
。这些史料可用于(
)
A.
实证西南丝绸之路的开辟
B.
说明经济重心的加速南移
C.
探究西汉疆域范围的扩展
D.
解释西南的地方治理效能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碑刻显示当时地方政府组织民力修建道路,可以解释当时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及道路建设的成果,
D
项正确;西南丝绸之路在汉武帝时期已被开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A
项;经济重心加速南移与东汉的发展特征不符,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蜀郡和汉中郡早在楚汉战争时期就是汉政权的腹地,不是新开辟的疆域,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
北魏孝文帝时期,有大臣上《论淮南不宜留戍表》,建议
“
踵
(历史试题试卷)江西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