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
2023-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表是先秦时期的文献《尚书》相关篇章中的记述。这些记述(
)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尧典》
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舜典》
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大禹谟》
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益稷》
A.
突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
B.
推崇君主权力的至上性
C.
蕴含着大一统思想观念
D.
代表着平民百姓的利益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
“
协和万邦
”“
蛮夷率服
”“
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
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等表述,都体现了一种超越部落、邦国界限,追求天下统一、万民归心的思想倾向,
C
项正确;虽然文中提到了一些关于德的内容,但重点不是突出以德治国的理念,而是强调天下统一的观念,排除
A
项;材料并非主要推崇君主权力的至上性,更多是展现对大一统局面的向往,排除
B
项;《尚书》是古代统治阶层的文献,不能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汉成帝时,
“
遂册免宣曰:
‘
君为丞相,出入六年,忠孝之行,率先百僚,朕无闻焉。朕既不明,变异数见,岁比不登,仓廪空虚,百姓饥馑,流离道路,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兴,群职旷废,是朕之不德而股肱不良也
’”
,于是罢免丞相薛宣。这说明
(
)
A.
政府抗疫及时且成效大
B.
统治者勇于反省修政
C
.
中央官员态度消极懈怠
D.
君权与相权冲突加剧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
“
君为丞相,出入六年,忠孝之行,率先百僚,朕无闻焉。朕既不明,变异数见,岁比不登,仓廪空虚,百姓饥馑,流离道路,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兴,群职旷废,是朕之不德而股肱不良也
”
可知,汉成帝时期,国家出现了仓廪空虚,百姓饥馑,流离道路,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兴的统治
【历史】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