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获芥川奖的小说《东京都同情塔》是人类作者与
AI
(人工智能)一起合作完成的,这让《人民文学》副主编、茅奖小说家徐则臣感到非同一般,
“
这一次是人和
AI
联合写作,还获得一个很有分量的文学奖。很多人可能都凌乱了:这奖到底算谁的,这个作品和这个奖是否能彰显人的创造力?
”
徐则臣补充说,他关注的焦点倒不是奖的所有权问题,而是人类与机器的这种
“
混合双打
”
会带来的一系列可能引发争议的状况,
“
其实这也应该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就像计算器刚出来,大家就不再打算盘。搜索引擎一出来,很多人不再去图书馆查资料。
AI
出来以后,人可以用它做很多事,为什么不可以让它参与一部分写作呢?这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在于,
AI
写作的数据库从哪来,所有基础数据是否合法、合规、合乎伦理。这可能也是我们在发展
AI
的同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要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不排斥跟
AI
合作。我也相信,能否选择或创造出一个合适的
AI
写
作伙伴,同样是对人类创作者的重要考量。
”
AI
生成文学作品,还会导致版权的清晰归属问题。比如说,未来
AI
如果要求自己的版权,那将会出现什么局面?科幻研究者三丰指出,
“
我觉得第一步是要标记清楚,在发表或在投稿、参评奖项的时候,注明由
AI
参与以及参与度有多少等信息。目前这个阶段如果是作者通过
AI
辅助完成的作品,标记清楚了,版权暂时还是应该完全属于人类写作者。
”
在青年诗人伯竑桥看来,人工智能的影响对人文领域尤其是文学来说,
“
与其说是一场急遽的迎面冲撞,不如说是一次漫长而无所不在的艰难的过程,是慢性的改造。
”
所以
,他认为,人类作家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一种共生状态,
“
大概会相互投喂、相互启发、相互调教。
”
伯竑桥还特别思考到一个核心问题:人工智能的时代,到底谁是主体,
AI
还是人类?
“
我的主观感受是,人类主体正在不断被砸碎,然而也只有不断被砸碎之后,那些慢慢回归于自己的东西,才构成写作者真正的主体。
”
(摘编自张杰《
AI
写的小说获文学大奖人机共创作品的版权归属于谁?》)
材料二:
AI
的介入使得
“
创作者主体性
”
的概念复杂化,
不仅涉及个体与技术的关系,还牵涉人类在创造与认知中的核心地位。当
A
I
写得足够好的时候,人类写作者如何在社会中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
河南省漯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