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
2024
-
2025
学年高一上学期
1
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纵观费孝通的研究经历,他善于建立一些概念。赵旭东曾经概括了费孝通一生研究的关键字——行、访、实、知、觉。这几个字,实际上讲明了费孝通认识中国社会的全过程。
费孝通一生的社会调查,首先强调
“
行
”
。他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叫作《行行重行行》,这本著作收录了费孝通在各个地方考察所写的报告。费孝通每访一地,就把考察所写的调查报告,全部都记录下来,所以叫
“
行行
”
。费孝通认为一个社会科学学者应该多出去看看,反复看,从他的《十访江村》《五访瑶山》可知他不是只去一次,而是反复跟踪观察。这个行,其实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每个人的直觉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眼睛的分辨力是极强的,所以只要走得多看得多,知识积累也自然会增多。
第二就是
“
访
”
。他除了行以外还要访,他不断地访问家庭,访问个人,访问工厂,不断地到不同的地方做实地调查与访问。
第三个就是
“
实
”
。费孝通一生追求实践,志在富民。所以他的研究与调查的应用性是非常明确的。费孝通做的不是纯理论研究,他一直做的是应用性研究,所以他前往美国丹佛领受应用人类学协会颁发的马林诺夫斯基奖的时候,演讲的题目就是
“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
”
。费孝通丝毫不隐瞒他愿意为国家、为人民做实事的研究目的。
第四个关键词是
“
知
”
。从认识的角度来讲,我们通过行动、访问、实地考察,最终的目的是去感知、认识这个世界。在整合完调查材料后,需要形成一种概念,并用理论性的话语将其解释出来,所以知就是要通过实际调查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从其他人说的话中,看到话语背后的东西,并通过自己的综合能力去分析它。费孝通之所以能够提出那么多概念,是因为他不断地行与访,进行感知和分析。费孝通的很多概念到现在依然被广泛讨论与使用,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用好其实更加不易。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
“
觉
”
,这是另外一个境界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终极追求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如何立言?实际是知识分子要做到,自己的精神产品是自身对所处文化的自觉的结果。要达到这种境界是十分不易的,所以费孝通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
“
自知之明
”
,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
“
文化回
(语文试题试卷)广东省江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