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学校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联考语文试卷(
6
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诗文中,“芙蓉”出现的频率可谓极高。“芙蓉”很早以来就指两种花卉,一种是水中的荷花,又名“水芙蓉”;一种是陆生的灌木或小乔木,名为“木芙蓉”。马俊江《文心雕草》一书认为,唐以前,芙蓉就是荷花,一名一物;但唐以后,一名两物,若有人再说芙蓉,听者就要小心了,要辨别说的是水中芙蓉还是树上芙蓉。检索关键词发现,唐前木芙蓉书写几乎为零,唐代木芙蓉诗歌大约
20
余首,宋代木芙蓉诗歌约
240
余首。我们的检索结果正与这个论断相吻合,证明唐前诗文确实少见木芙蓉。
木芙蓉的别名有地芙蓉、拒霜、木莲、华木等,唐诗中的木芙蓉大多生长于荒山野岸间。韩愈《木芙蓉》:“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此诗将水芙蓉与木芙蓉并论,因木芙蓉长于偏僻草丛,想见并不容易,因此他才祈愿常来观赏,以免芙蓉花随风凋谢。白居易也格外喜爱木芙蓉,多首诗都写到了长于荒野的木芙蓉。如《木芙蓉花下招客饮》:“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诗言木芙蓉长在江边水岸。其《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绝句三首,从诗题即可看出木莲当时长于湖北巴峡山谷间。
晚唐五代诗人仅有少许作品提到了木芙蓉。直到后蜀国主孟昶为其宠妃花蕊夫人在城墙上遍种木芙蓉之后,它的意象构建才发生了质的飞跃。后蜀都城成都也因满城木芙蓉而被雅称为“蓉城”。然而,后蜀文学家赵崇祚编选的《花间集》中有不少花类,却独不见书写木芙蓉。考其成因,赫然发现《花间集》结集于孟昶广种芙蓉之前。赵崇祚选编唐末至五代时期的词人作品,包括从唐文宗开成元年(
836
)至后蜀广政三年(
940
)间
18
位词人的
500
首词作,其中有约
15
位词人常住成都,而当时成都并未广泛种植木芙蓉,木芙蓉的知名度还不太高,蜀人诗作亦少记载。编选《花间集》的截止时间是广政三年(
940
),而孟昶于广政十三年(
950
)后才遍植木芙蓉。这一推论也正可佐证浦江清先生的观点:花蕊夫人《宫词》是前蜀王建的花蕊夫人小徐妃所作,而并非后蜀孟昶的花蕊夫人。因为如果《宫词》中的百首作品是后蜀花蕊夫人所作,在孟昶遍植木芙蓉邀她同赏时,她本就喜爱木芙蓉,又能诗善画,怎会一首未写?除非她本不善言诗。若是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联考语文试卷(6月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