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
贵百河
”
联考
2024-2025
学年
高二下学期
5
月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大量考古资料表明父系氏族与母系氏族的葬俗有很大区别,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高。如属早期大汶口文化的山东究州王因墓地随葬品很少,大多仅以几件粗糙的日用陶质器皿或少量装饰品随葬;而属中晚期大汶口文化的山东泰安大汶口墓地中则有工具、猪头等,有的墓穴有多达
14
个猪头。这反映出(
)
A.
私有制逐渐解体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生产力有所发展
D.
氏族制度得到巩固
【答案】
C
【解析】据
“
葬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高
”“
有工具、猪头等,有的墓穴有多达
14
个猪头
”
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随葬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源于社会分工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体现出这一时期生产力有所发展,
C
项正确;据所学,社会财富和随葬品的增多并出现差异性,说明剩余财富被私人占有,私有制得到发展而非解体,排除
A
项;材料主旨是氏族公社晚期的社会分化,没有提及中华文明在不同区域的发展与联系,排除
B
项;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发展,促使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导致早期国家逐渐产生,氏族制度因此逐渐走向解体而非得到巩固,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的一部重要典籍,由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撰。在哲学观上,它提倡法天地、顺自然;在政治观上,它希望用战争手段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又认为应当爱民,实行德政,任用贤人,强调
“
宗庙之本在于民
”
。这表明《吕氏春秋》(
)
A.
以儒家的民本思想为核心
B.
为统一后的秦朝所沿用
C
.
对诸子之学进行全盘吸收
D.
集百家之长求治国良方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
“
法天地、顺自然
”“
用战争手段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
爱民,实行德政,任用贤人
”
并结合所学可知,《吕氏春秋》体现了道家的哲学观、法家与
【历史】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百河”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