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
月考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
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
3
第
1
课~第
7
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秦始皇在巡行过程中,在泰山、碣石等处竖立石碑,并刻上
“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
”“
地法天,下象上
”
等语句,屡屡提及
“
义
”“
理
”“
德
”“
仁
”
与
“
礼
”
。这表明秦始皇(
)
A.
重视社会教化
B.
宣扬皇权至上
C.
贯彻礼法结合
D.
推崇儒家德治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
“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
”
与
“
地法天,下象上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石碑铭刻的内容强调人伦关系并且向民众宣扬道德观念,其目的是通过这些内容来教化民众,让民众遵守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说明秦始皇重视社会教化,
A
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石碑上的语句主要是关于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内容,没有突出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排除
B
项;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虽然既提到了法,又提到了礼、仁等内容,但并没有体现出礼法结合的具体措施和方式,只是分别提及了法与一些道德观念,无法得出
“
贯彻礼法结合
”
的结论,排除
C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推崇法家法治,不是儒家德治,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1920
年
5
月
1
日,李大钊等一批知识分子在北京大学召开了纪念国际劳动节大会,有
500
多名工人参加。会上,李大钊赞扬了俄国苏维埃政府取得的成就,倡导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并提出把五一节纪念活动视为
“
引路的一盏明灯
”
。这些举措(
)
A.
助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B.
意在建立并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C.
明确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D.
展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力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
“
李大钊等一批知识分子在北京大学召开了纪念国际劳动节大会,有
500
多名工人参加。会上,李大钊赞扬了俄国苏
(历史试题试卷)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