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阅读如表
名称
起止时间
情况描述
裴李岗遗址
距今
8000-7000
年
墓葬分区明确,随葬品以生产工具为主,未见明显等级差异
良渚古城
距今
5300-4300
年
城垣底宽达
40-60
米,但高度不足
4
米,考古发现其外围存在复杂水坝系统
二里头遗址
距今
3800-3500
年
青铜器以礼容器为主,而同期欧亚草原的塞伊玛
-
图尔宾诺文化青铜器多为战斧、短剑
据此可知,中华文明(
)
A.
自然适应与社会协作并重
B.
军事扩张与整合区域为主
C.
宗教神权强化阶层的统治
D.
游牧经济推动技术的扩散
【答案】
A
【解析】根据表格中三个遗址的情况描述
可知,裴李岗遗址墓葬分区明确,随葬品以生产工具为主,未见等级差异,说明早期社会以平等协作的农业生产为主;良渚古城外围有复杂水坝系统,表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改造,同时需要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协作;二里头遗址礼器的使用反映了通过礼仪制度维系社会秩序(协作),由此可知,中华文明早期已展现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复杂的社会协作,
A
项正确;二里头青铜器以礼制为核心,良渚水坝系统侧重水利而非军事,裴李岗无等级分化,均未体现军事扩张,排除
B
项;表格未明确提及宗教神权,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
C
项;三处遗址均为农耕文明,与游牧经济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战国时期,秦国
“
为户籍相伍
”
编排民户;秦朝将户籍分为宗室籍、宦籍、市籍等类别;汉朝实行
“
编户齐民
”
,定期核查人口;唐朝户籍三年一造,严查隐漏;宋朝划分主户与客户,
按资产征税;清朝推行保甲制,
“
十户为牌,十牌为甲
”
。上述措施旨在(
)
A.
严格限制人口跨地域流动以稳定农耕
B.
以户籍与基层组织强化赋役征发效能
C.
固化社会等级制度以保障特权的延续
D.
推动小农经济与商品市场的协同发展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
“
编排民户;秦朝将户籍分为宗室籍、宦籍、市籍等类别;定期核查人口;唐朝户籍三年一造,严查隐漏;宋朝划分主户与客户,按资产征税;十户为牌,十牌为甲
”
结合所学可知,从战国到清朝,户籍制度不断完善,并与基层组织(如保甲制)相结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征发赋役,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和劳动力调动,
B
项正确;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户籍管理和基层组织构建,严格限制人
(历史试题试卷)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