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一试卷 高一语文上

【语文】陕西省汉中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期末试卷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2024年 陕西省 格式: DOCX   16页   下载:1   时间:2025-05-26   浏览:74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陕西省汉中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陕西省汉中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4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陕西省汉中市多校 2024 - 2025 学年高一上学期 1 月期末 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 “ 习 ” 字。 “ 学 ” 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 “ 习 ” 是陶炼, “ 不亦说乎 ” 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 “ 习 ” 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 ” ——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 这不是见外了么? ”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不但对人,他们对物也是 “ 熟悉 ” 的。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 “ 孝 ” 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在农村大量劳动力离土离乡之后,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是否还在运作?我试图以 “ 无主体熟人社会 ” 这一概念,描述并解释中国农村空心化之后的社会生活。 “ 无主体熟人社会 ” 相较于 “ 熟人社会 ” 有何不同? 首先,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有赖于道德舆论压力。舆论压力的形成,又有赖于一定数量的生活共同体成员与口头传播中的舆论放大效应,只有 “ 一传十,十传百 ” ,才会产生 “ 唾沫淹死人 ” 的舆论效应。在 “ 无主体熟人社会 ” 里,由于农村社会的主体成员大量缺席,自然村落范围的道德舆论便难以形成 “ 千夫所指 ”“ 万人共斥 ” 的 “ 同仇敌忾 ” 式的 压力。人行为的 “ 道德 ” 含量总
【语文】陕西省汉中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专注试题资源,助力高效备考 - 精准试题,为知识测评赋能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