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十校联盟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隋书》记载,隋炀帝
“
发河南诸郡民夫百万,开凿通济渠,引黄河水入淮河,以通江淮漕运
”
。唐代史学家杜佑评此工程:
“
自是天下舟船皆达于河,南北货殖流转无滞,遂成混一之势。
”
这表明,此工程有利于(
)
A.
开发岭南边疆,促进民族交融
B.
巩固西部边防,保障丝绸之路
C.
贯通黄淮水系,畅通物资运输
D.
开辟海上贸易,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
“
开凿通济渠,引黄河水入淮河,以通江淮漕运
”
及
“
天下舟船皆达于河,南北货殖流转无滞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通济渠是隋唐大运河的核心河段,直接打通黄河与淮河水系,将江南粮食、物资通过漕运送至洛阳、长安,解决关中粮荒,支撑中央集权,
C
项正确
;开发岭南是秦代灵渠的功能,且通济渠位于中原至江淮地区,与岭南无关,
排除
A
项
;隋朝西部边防依赖河西走廊及陇右驻军,与运河无关,丝绸之路的陆路交通亦不受运河直接影响,
排除
B
项
;隋朝对外海上贸易规模有限,且大运河为内陆水道,与海上贸易无直接关联,
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
2.
如表是中国部分古典名句。其共同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
)
出处
内容摘录
《论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王勃《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张载《西铭》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A.
天下为公
B.
自强不息
C.
民为邦本
D.
和而不同
【答案】
B
【解析】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强调士人应志向远大、坚毅前行,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表达无论境遇如何都要坚守志向、奋发进取,
“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
说明困境能助人成就一番事业,都体现了不畏困难、持续奋斗的自强不息精神,
B
项正确;天下为公出自《礼记》,主张天下是公众的,与材料中强调的个人奋斗精神无关,排除
A
项;民为邦本强调民众是国家根基,但材料未涉及国家与民众
【历史】黑龙江省龙东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