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学校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
5
月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
3
。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表所示为牛河梁遗址、石家河遗址的概况。表中信息主要反映出当时(
)
时间
遗址
概况
距今约
5500-5 000
年
辽宁牛河梁遗址
女神庙建筑面积达
1000
平方米。有学者认为,每年春耕前,牛梁河就有集体祈福活动,参加的先民范围覆盖整个西辽河流域的
20
余个部落
距今约
4 600-4 000
年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城墙周长约
1200
米,土方量达
120
万立方米。按当时工具效率计算,需
5000
人连续工作
3
年方可完成
A.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B.
早期国家形态成熟
C.
区域社会组织能力较强
D.
青铜文化高度发达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牛河梁遗址中女神庙建筑面积大,且有覆盖多个部落的集体祈福活动,石家河遗址中出现规模宏大的城墙,这都体现出当时在一定区域内,社会组织能够有效调动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大型公共工程建设和组织集体活动,反映出区域社会组织能力较强,
C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两个遗址各自的特点及所反映出的社会组织能力,没有体现出中华文明
“
多元一体
”
中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融合,排除
A
项;早期国家形态成熟的标志包括有完备的官僚体系、法律制度等,材料未体现这些信息,排除
B
项;材料中没有关于青铜文化的内容,无法据此得出青铜文化高度发达的结论,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2.
秦始皇封禅泰山时,直接采用齐国
“
八神
”
祭祀体系,琅琊刻石记载
“
祀四帝
”
包含楚地东皇太一信仰。岳麓秦简《祠律》规定,秦故地雍城祭天沿用周礼,而江南地区保留
“
巫祠
”
传统。这说明秦朝(
)
A.
对六国旧地的管理松散
B.
推动宗教文化的大一统
C.
大力塑造华夏认同意识
D.
国家治理较为灵活务实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秦始皇封禅泰山采用齐国祭祀体系,琅琊刻石包
【历史】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