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
历史试题(
A
卷)
考试时间:(
75
)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
孟子主张
“
仁政
”
,将道德标准建立在利益追求之前,并以鱼与熊掌为例,宣扬舍生取义;商鞅主张
“
耕战
”
,并以实利
的
诱惑、严密的法制和严厉的刑罚将人民强行导向务农与作战。二人的主张均蕴含了(
)
A.
儒法思想融合的趋势
B. “
存天理,灭人欲
”
的思想
C.
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
D. “
民为邦本
”
的理论预设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可知,孟子主张
“
仁政
”
,宣扬舍生取义,而商鞅主张
“
耕战
”
,以实利的诱惑、严密的法制和严厉的刑罚将人民强行导向务农与作战,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要求解决战国时期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诉求,
C
项正确;战国时期,儒法思想尚未出现融合的趋势,尚处于
“
争鸣
”
的状态,排除
A
项;
“
存天理,灭人欲
”
是程朱理学的思想,排除
B
项;
“
民为邦本
”
出至夏朝,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
愁眉
”
一词本指我国古代女子化妆的方法。东汉时期的孙寿喜欢化啼妆、愁眉,这样就显得惹人怜爱,娇媚。佛教传入中国后,
“
苦
”
的思想得到传播,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
“
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
”
。后人用佛教的
“
苦脸
”
代替
“
泪眼
”
,再与我国古代的
“
愁眉
”
直接结合,创造了
“
愁眉苦脸
”
这一成语。这反映出(
)
A.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颠覆
B.
前代语言文字不被社会重视
C.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未出现冲突
D.
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
“‘
愁眉
’
一词本指我国古代女子化妆的方法
”“
后人用佛教的
‘
苦脸
’
代替
‘
泪眼
’
,再与我国古代的
‘
愁眉
’
直接结合,创造了
‘
愁眉苦脸
’
这一成语
”
可知,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和中华文化的相融合,并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材料内容反映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D
项正确;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颠覆说法错误,佛教文化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不是颠覆,不符合史实,排除
A
项;前代语言文字不被社会重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前代语言文字的地位和发展情况,排除
B
项;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传统文化出现过冲突,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
学者认为:江东政治可分两阶段,其中东吴到东晋中期是南北士族共同统治,而东晋中期到南朝末年,则是以南方的晋陵、丹阳、会稽、南川等地新崛起的地主和商人为主的统治。
“
江东政
【历史】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A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