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一试卷 高一语文上

湖南湘潭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含参考解析)

同步检测 期末试卷 2024年 2023年 湖南省 湘潭市 格式: DOCX   26页   下载:3648   时间:2024-01-22   浏览:4349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湖南湘潭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含参考解析) 第1页
湖南湘潭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含参考解析) 第2页
剩余25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湖南省湘潭市 部分重点中学 2 023-2024 学年高 一 上期末 模拟 测试 语 文 (满分:1 50 分 用时:1 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周幽王八年,史伯对郑桓公西周弊政的回答是 “ 去和而取同 ” ,独断专行。他说: “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也。 ” 即不同的因素处于和谐的状态,事物就能繁荣发展;如果同质的因素简单相加,则事物就陷于停顿或死亡。春秋晏婴以另外方式说过同样的 “ 和同 ” 关系,且主张治国要行 “ 和政 ” 。 基于史伯、晏婴的 “ 和同之辨 ” ,孔子进一步明确提出了 “ 和为贵 ”“ 和而不同 ” 的思想。孔子说: “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 礼是用来保持和谐关系的,先王之道以 “ 和 ” 为美,大小之事无不以 “ 和 ” 为原则。孔子还把 “ 和同之辩 ” 用到处理社会关系上,提出了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的重要思想。孔子的 “ 和而不同 ” 首先强调以 “ 不同 ” 为前提。只有始终保持彼此间的差异, “ 和 ” 才具有真正意义。因为 “ 不同 ” ,才需交流、认同;唯有沟通,才能和谐,以善意回应善意。其次,强调 “ 和 ” 不是同一。《礼记 · 中庸》倡导 “ 和而不流 ” ,就 是强调与人相和而不随波逐流,盲目附和。最后,强调以 “ 中庸 ” 求 “ 和 ” 。孔子说做事须 “ 允执其中 ” 。 “ 中 ” 的含义,孔子自己解释为 “ 过犹不及 ” 、 “ 执两用中 ” 、 “ 中立不倚 ” 。 “ 中庸 ” 可以防止冲突与激化,可以促成矛盾的转化和解决,使各方达到协调与均衡,即达到 “ 和 ” 。《中庸》首章云: “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中 ” 是天下的本根, “ 和 ” 是天下的归属。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 “ 和而不同 ” 的思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中华民族多次迁徙、融合,既保持了民族多样性,又结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华民族这种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正是 “ 和而不同 ” 精神的 典型体现。伴随民族融合过程的是中华文化的创造。春秋时代,地理、政治因素导致多元文化的格局。秦汉统一后,华夏文化加速吸收、融合、同化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成果,最后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汉唐以后,随着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文化又以宽容的文化心态对待各种外来文化,进一步推动了自身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黎昕《儒家 “ 和而不同 ” 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不同的文化可以沟通,不一定那样对立,这是中国文化一向的主张 。宋代思想家张载《正蒙 · 太和篇》中 有四句话: 有象斯有对, 对必反其为, 有反斯有仇, 仇必和而解。 这四句话讲的是哲学,是 一种宇宙观。这个世界上,有无穷无尽的生命个体,可以称作 “ 象 ” 。这些 “ 象 ” ,有动物的,有植物的,每个 “ 象 ” 都不同。 “ 有象斯有对 ” ,说的就是各个 “ 象 ” 的不同,即使是美丽的女性,也有不同的美。古人有一种说法,叫做 “ 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 ” 。西方也讲,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生命个体。 “ 对必反其为 ” ,是说一个一个的 “ 象 ” ,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由于不同,其运行、流动的方向也不相同,甚至有时候运行的方向会相反,所以会出现 “ 有反斯有仇 ” ,发生互相间的纠结。这个 “ 仇 ” 字 ,古代的 写法是 “ 雠 ” ,左边一个 “ 隹 ” ,右边一个 “ 住 ” ,中间是个言论的 “ 言 ” 。住是一种尾巴很短的鸟, “ 雠 ” 字的本义是两只短尾巴鸟在叽叽喳喳的讨论、辩论。这个 “ 雠 ” 字,也就是 “ 校雠 ” 的 “ 雠 ” 。校书是很难的事,很难一个字都不错。古人的 “ 校雠 ” ,更是一件大事。你拿这个本子,我拿那个本子,一点一点地校,互相讨论,争论得面红耳赤。 “ 雠 ” 字形象地反映出校对中发生的讨论、辩驭。但两只短尾巴鸟互相讨论、辩驳的结果,并不是彼此打得头破血流,更不是这只鸟 把那只鸟吃掉,而是达成共识,或达成妥协,或求 同存异,总之是走向了 “ 仇必和而解 ” 。 这个世界有差异,但差异不必然发展为你死我活 的冲突,而是可以 “ 和而解 ” 的。用这个思想来看待世界,不是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吗?当然,不是一方的问题,而是彼此双方乃至多方的问题,所以需要沟通对话,需要多边商量。 “ 有反斯有仇 ” ,就是沟通、对话,互相校正的过程。 而对话需要智慧,需要异量之美。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晚年也有过四句话: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世界大同。 费老讲的是文化问题。 “ 各美其美 ” ,是指首先要看到自己文化的长 处,不自 卑,不失重,不妄自菲薄。 “ 美人之美 ” ,是说还要看别人文化的长处。世界上各种文化都有其长处,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是能否看到并且承认其长处。各种文化的优长,彼此互赏,相互吸收,众美和合,就是 “ 美美与共 ” 。如此的结果, “ 世界大同 ” 并非不可以期待。 这个世界能走向和解吗?20世纪是纷争的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
湖南湘潭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
专注试题资源,助力高效备考 - 精准试题,为知识测评赋能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