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强基联盟
2023-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非选择部分
一、选择题工
(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牛河梁遗址是距今
5500
年至
5000
年中华先民活动的遗址,为中华文化、中华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这一遗址(
)
A.
出土了玉器和大型祭坛、神庙
B.
是黄河流域粟麦农业的典型代表
C.
开始使用范大量铸造青铜农具
D.
代表器物被称为
“
蛋壳陶
”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牛河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包括玉琮、玉璧、玉斧等,这些玉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同时,遗址中还发现了大型祭坛和神庙遗迹,表明当时社会已经有了较为复杂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
A
项正确;虽然牛河梁遗址确实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水平,但它并不是粟麦农业的典型代表,而粟麦农业的代表遗址更多的是指那些以种植粟(谷子)和小麦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址,排除
B
项;牛河梁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而青铜器的广泛使用是在后来的青铜时代,大约从公元前
2000
年开始,排除
C
项;
“
蛋壳陶
”
是指一种薄如蛋壳的陶器,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某些文化中,而牛河梁遗址虽然出土了精美的陶器,但并没有特别被称为
“
蛋壳陶
”
的代表性器物,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山海经
·
大荒西经》记载
:“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
《孟子
·
离娄下》中说
:“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邹,西夷之人也。
”
这些文献记载可用于说明(
)
A.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
戎狄蛮夷被华夏文化所同化
C.
华夷的界限被彻底打破
D.
华夏族的正统地位逐渐丧失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认为舜、文王都出自夷人,但是其品德和行为使得其成为华夏族的圣人,由此可知,在战国时期,华夷之别逐渐脱离族群上的差异,更多的是从道德文化方面的区分,这是华夏认同观念增强的表现,
A
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戎狄蛮夷被华夏文化所同化的结论,排除
B
项;战国时期,华夷的界限并未彻底打破,排除
C
项;材料
无法得出华夏族的正统地位逐渐丧失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 1993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尹湾汉墓发掘发现的木犊正面上书
“
集簿
”
二字。其所记内容为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和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
(历史试题试卷)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