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中学高
2023
级
3
月月考试题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为学者绘制的某考古遗址文化层示意图。文化层,专指由于古代人类的活动而残留下来的遗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同一文化层包含的遗迹和遗物,往往反映一个时期或一种文化的独特面貌。图1反映了()
A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B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C
.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D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2
.在天人关系认识上,儒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孔子重人轻天,认为天是有道德倾向的,与人不可分割;孟子致力于人道的阐述,摆脱了对神或天意的追求,立足于人的心性修养;汉代董仲舒把天塑造为人格神,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这种变化反映了儒家()
A
.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结合起来
B
.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
C
.为封建等级秩序提供天道的根据
D
.依时代需要不断调整改造其学说
3
.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渠,方便军粮漕运。以上材料体现了古代物流
()
A
.政府主导管理专业化
B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C
.运粮和军需物资为主
D
.方式多样且水陆并用
4
.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史家称汉代“以孝治天下”。同时汉武帝时期“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在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A
.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
B
.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
.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
.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5
.史书记载,汉至唐初,城市实行“市”制。那时候,商在“市”里、农在乡下的职能分工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基本一致。这主要说明()
A
.商业发展受到限制
B
.城市形成源于商业发展
C
.城市与乡村的功能存在着较大差异
D
.小农经济主导地位在政治上的反映
6
.晚唐时期,藩镇往往于冲要地点设镇,差遣心腹,主持镇务,插手地方政治,从事商业经营。此后的镇发生了如表所示的变化。据此可知,晚唐至宋代的镇()
(宋)镇使、镇将往往兼知税、勾当酒曲等职衔
《八琼室金石补正》
北宋开国后,“诸
四川省资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