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
4
月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发掘,距今
4300
至
3700
年前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了骨质口簧、石哨、陶响器、骨笛等
30
余件文物;距今
4300
至
3900
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乐器
7
种
27
件,分别为特磬、鼍鼓、埙、土鼓、陶铃、铜铃和骨质口簧。这些出土文物可以佐证(
)
A.
青铜文明的成熟
B.
手工制造的发达
C.
私有制度的出现
D.
礼乐文明的滥觞
【答案】
D
【解析】石峁遗址和陶寺遗址出土了多种乐器,乐器在古代常与礼仪活动相关,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早期乐器的出现,可视为礼乐文明的开端,即滥觞,
D
项正确;青铜文明成熟一般以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业为代表,题干遗址出土文物虽有青铜器,但从所给信息难以判定青铜文明已成熟,排除
A
项;出土文物虽能反映手工制造,但仅从这些乐器类文物不能全面得出手工制造发达结论,缺乏其他手工领域对比等信息,排除
B
项;题干中未提及与私有制度相关的任何信息,如私有制的产生标志
——
私有财产等,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
“
定于一
”
,墨子主张
“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
,管仲提出
“
衡石一称,斗斛一量
”“
书同名、车同轨
”
的主张。这些主张体现了(
)
A.
贵族体系
的
崩溃
B.
中央集权的传统
C.
社会变革的现实
D.
民本思想的普及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可知,孟子谓天下当
“
定于一
”
,指的是天下要统一于一个政权或一种秩序
,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渴望;墨子主张
“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
,意思是天下的百姓都要与天子的思想一致,强调了天子的权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一种统一的社会秩序;管仲提出
“
衡石一称,斗斛一量
”
(统一度量衡)、
“
书同名、车同轨
”
(统一文字和车轨)的主张。孟子、墨子、管仲的这些主张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变革需求,
C
项正确;题干中这些主张主要强调的是统一,并未直接体现贵族体系的崩溃。贵族体系的崩溃更多体现在贵族政治特权的丧失、井田制瓦解等方
面,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A
项;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才正式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只是有中央集权的趋势,而且题干重点不是强调中央集权的传统,排除
B
项;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重视
(历史试题试卷)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