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等四校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认为
“
立于礼
”
,才能向于善而至于仁,提出
“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荀子主张
“
礼义教化
”“
化性起伪
”
,提出
“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
……,
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
两者(
)
A.
对人性的认识一致
B.
达仁至圣的途径相同
C.
政治立场基本一致
D.
塑造人格的作用相同
【答案】
D
【解析】由
“
向于善而至于仁
”
可知,孔子主张通过制礼作乐使得人们行善达仁,由
“
礼义教化
”
、
“
制法度
……
导之也
”
等可得,荀子希望人们都能用礼义法度来约束自己,逐渐
“
化
”
掉人性中的恶,最终达到与人为善,可见二人都主张使人向善以塑造人格,故选
D
项;孔子提出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而由
“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
”
可知,荀子主张性恶论,所以二人对于人性的认识不同,排除
A
项;孔子主张通过
“
立于礼
”
即教化达到人心向善,而荀子主张
“
制法度
”
即通过法律约束来达到使人向善,所以二者达仁至圣的途径是不同的,排除
B
项;题干所述是二人有关如何塑造人格、使人向善的主张,不涉及到政治立场,
C
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表体现了中华武术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知中华武术(
)
技击观一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性命双修
健身观
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
意境观
形意统合、形神兼备、天人台、物我两忘
抱拳礼
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
A.
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
B.
凸显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
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
D.
决定国人精神品格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据本题材料
“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
,
“
左手掩拳,寓意崇德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以
“
道
”
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
“
以柔克刚
”
体现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寓意崇德
”
体现了儒家德政思想,可见中华武术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
“
伦理秩序
”
的相关论述,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武术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没有
(历史试题试卷)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