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
2024
-
2025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传承对于维系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传承历史上形成的经典依然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域中的必有之义。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实现的,前人经验构成了后续文明进步的前提。经典记录了先民对人类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成为承载前人经验的主要载体,为人们品鉴历史、思考现实、筹划未来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悠久历程上,历代人为了保存经典做出了不懈努力,既有类似铸造鼎铭、镌刻石经以及雕版与活字印刷等典籍传承形态上的沿革,更有孔子整理六经、汉代立五经博士、唐代定五经正义、明代修永乐大典等典籍整理与阐释活动的迭进。可以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息,与历代的经典保护和传承工作密不可分。
现代技术条件下,电子数据的储存方式、检索路径、阅读方式为传世经典的保护和传播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不需要再为传世经典的储存及传播产生忧虑,但储存及传播方式的变革对于传承经典来说远远不够。经典的传承并不仅仅是记录和传诵,就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傲慢地指着账本,说道:
“
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
”
在
“
财富
”
传承中,只知道保护
“
账本
”
本身的作用,这显然是荒唐的。就此而言,传承经典是要利用蕴含在经典中的历史经验、普遍智慧,为时代性关怀的解决提供思想资源。
传世经典之所以能够发挥中华文明载体的作用,不仅在于其具有记述性,更在于其中所体现的智慧具有现实的可转用性,即人们可以利用经典作为思想资源解释和应对时代问题。王船山所说
“
六经责我开生面
”
,指的就是在经典的创造性阐释中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和文明演进。自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历代的哲学家、思想家结合各自的时代关怀对经典展开的创造性阐释活动从未停止,于今为盛。
中国哲学是中华文明的内核所在,就传承发展而言,其表达形式多是对经典文献的解读,从文献解读中阐发精微的义理、辨析思想的变迁。比如繁盛的宋明理学中,不同理学家所表达的哲学思想,几乎都是通过对经典进行重新阐释而实现的。当代学者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往往也是通过对哲学史上经典文本、典范人物、学派集群、学脉流传以及概念与命
【语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