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一试卷 高一语文上

江苏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期中试卷 含参考答案 2024年 2023年 江苏省 盐城市 格式: DOCX   10页   下载:4370   时间:2024-01-23   浏览:4382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江苏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第1页
江苏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第2页
剩余9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3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学情调研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 工匠精神 ” 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华夏 “ 大国工匠 ” 们 , 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聚敛起来的 “ 工匠精神 ” ,也不断 酝酿 、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 “ 工匠精神 ” 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 五蠹 》提到率先民 “ 构木为巢 ” 的有巢氏和 “ 钻燧取火 ” 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 “ 王天下 ” 。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用了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传统工匠 : “ 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 ” 这是对能工者、善工者的歌颂,对 “ 工匠精神 ” 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 , 诸如 “ 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 ”“ 技多不压身 ” 等说法不胜枚举,工匠文化渐成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出于这种朴素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精益求精,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随着 “ 工匠精神 ” 的蔚然成风, “ 工 匠 精神 ” 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字眼,至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和提升,他说 :“ 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 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 “ 工匠精神 ” 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 对 其做了进一步的引申和阐述 ——“ 盖事之出于人为者,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 ” 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 括 提炼出 “ 精益求精 ” 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 “ 工匠精神 ” ,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 “ 工匠精神 ” 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 “ 匠心独运 ” 的说法。此外,文化创作中无论是 “ 打磨 ”“ 勾画”,还是 “ 描摹 ”“ 推敲 ” ,都是精益求精的 “ 工匠精神 ” 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 《礼记·大学》曰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在新时代语境下,从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源头重新出发, “ 工匠精神 ” 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 “ 工匠精神 ” 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 ( 摘编自公晓慧《 “ 工匠精神 ” 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 1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 . 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 “ 工匠精神 ” ,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B . 《二十五等人图并序》中对古代工匠进行了歌颂,把工匠放到了二十五等人的至高地位。 C . 民间文化很多,但工匠文化被广泛认同和尊重,成为民间信仰的重 要 组成部分。 D . 朱熹对 “ 工匠精神 ” 进行了阐述和提高,认为凡人为之事,皆应精益求精。 2 . 下列 对 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 . 文章既谈了 “ 工匠精神 ” 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又谈了它的内涵,还谈了它的延伸。 B . 文章第一段概述 “ 工匠精神 ” 的 形 成发展,后文以时间为序,讲了 “ 工匠精神 ” 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历程。 C . 第二段先总说 “ 工匠精神 ” 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然后从 “ 王天下 ” 的有巢氏、燧人氏和民间工匠两个角度分别 阐 释。 D . 第四段先讲了 “ 工匠精神 ” 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城,然后以文化领域为例进行阐述。 3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 . “ 技多不压身 ” 等朴素的认知是中国工匠形成敬业精神的一个先决条件。 B . 赵翼、孙中山对“工匠精神”的阐述引申都超越了原本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范畴。 C . “ 精益求精 ”“ 匠心独运 ” 这两个词既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又是“工匠精神”延伸到其他领域的证明。 D . “ 工匠精神 ” 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这一密码目前正在经历一场热潮。 4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分) 5 . “工匠精神”是如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乔厂长上任记(节选) 蒋子龙 第二天,乔光朴开始动手了。 他首先把九千多名职工一下子推上了大考核、大评议的比赛场。通过考核评议,不管是干部还是工人,
江苏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docx
专注试题资源,助力高效备考 - 精准试题,为知识测评赋能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