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提倡
“
克己复礼为仁
”
,孟子提出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行》篇亦强调:
“
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义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
这表明,儒家文化(
)
A.
强调个体道德的自我觉醒
B.
呈现礼法结合的发展趋向
C.
凸显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D.
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强调通过自我克制实现道德;孟子以人性本善为基础,主张扩充内在善端;《五行》篇进一步从概念上区分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凸显
“
心
”
的决定性作用。综上可知,三则材料均以
“
内在心性
”
为道德起点,强调个体道德的自我觉醒,
A
项正确;题干未提及
“
法
”
的要素,仅围绕
“
仁
”“
义
”
等道德范畴,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政治治理或民本思想,核心在个体道德修养,排除
C
项;题干为儒家内部思想的传承与阐释,未体现对其他学派的吸收融合,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考古研究与文献记载显示,唐代长安西市汇聚的波斯商人贩卖
“
大食琉璃器
”
、粟特胡商经营
“
萨珊银币
”
、吐蕃使团献
“
青稞酒
”
;同期的扬州海港作为海上丝路枢纽,输出瓷器、茶叶,输入香料、珊瑚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中外商贸(
)
A.
强化了朝贡体制的经济功能
B.
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
构建起中国主导的贸易体系
D.
呈现出海陆联动的贸易格局
【答案】
D
【解析】据本题材料可知,长安西市是陆上贸易的重要场所,汇聚了来自波斯、粟特、吐蕃等地的商人进行商品交易,而扬州海港是海上丝路枢纽,有瓷器、茶叶等输出,香料、珊瑚等输入,体现了唐代中外商贸呈现出海陆联动的贸易格局,
D
项正确;朝贡体制主要强调的是政治上的臣服与礼仪往来,以藩属国向中央王朝进贡物品,中央王朝给予赏赐为
【历史】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