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2023
-
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
6
月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
2016
年,
“
后真相
”
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热词,
“
后真相
”
的释义为:诉诸情感和个人的信念要比客观事实对形塑公众舆论的作用更大。很多学者把它与社交媒体和个性化推荐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社交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来路不明的内容,推动了假新闻的泛滥;同时社交媒体所使用的算法技术,导致了
“
过滤气泡
”
效应,使公众更不易接触到与自己想法相左的信息,加剧了群体偏见。
②
“
过滤气泡
”
最早由互联网活动家帕里泽提出。他发现两个人使用谷歌检索同一词语,得到的结果页面可能完全不同;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浏览同一个新闻事件,看到的新闻倾向也可能完全不同。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可以精准掌握用户偏好,为用户过滤掉异质信息,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但同时,信息和观念的
“
隔离墙
”
也会筑起,令用户身处在一个
“
网络泡泡
”
的环境中,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交流。帕里泽将此称为
“
过滤气泡
”
。
③尽管
“
过滤气泡
”
受到高度关注,但事实上仍属于
“
新瓶装旧酒
”
。早在十多年前,有关
“
信息茧房
”“
回音室效应
”“
协同过滤
”
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传播学家桑斯坦认为,信息的协同过滤会造成信息窄化,使群体成员倾向于加强与本群体的联系,忽略同外部世界或者其他群体进行信息交流,导致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现象,促使
“
信息茧房
”
的产生。处于
“
信息茧房
”
之中的公众有如把自己封闭在自我设计的回音室里,每个人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见会不断被重复,异质的观点会被过滤掉。也有学者把
“
回音室
”
效应与虚假新闻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交媒体上聚合了相似的信息和同样的观点,使人们原本的态度不断被印证和强化,隔离了其他领域的信息和异己的表达。人们听到的只是封闭空间内被放大的回声,而不是网络空间中全面而真实的声音。
④问题在于,随着算法推荐时代到来,大数据公司通过智能技术手段获得用户的阅读搜索痕迹,总结用户的心理、习惯、兴趣和偏好,投放其感兴趣的信息,现在为特定群体实现精准内容发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操作。新闻传播概念实现了从
“
人被动寻找感兴趣的内容
”
到
“
内容主动定位到感兴趣的人
”
的转变。用户的兴趣习惯成为内容推荐的核心要素,用户不再需要手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机器算法
【语文】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联合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