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学校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
5
月月考
历史试题
测试时长:
75
分钟
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
1.
某一遗址发现了稻作栽培的痕迹、猪狗等家畜的遗骸、石铲及石锄等石制农具、薄如蛋壳的彩陶以及大量的陶纺轮、以隔墙分间的大房舍,外围则有不规则形状的夯土城垣及护城河,而墓葬中多有四到八件陪葬品,其中三座的陪葬品甚至高达数十件。有学者推论此处遗址文化可能逐渐走向国家形成的阶段。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蛋壳彩陶及陶纺轮
B.
隔壁分间的大房舍
C.
陪葬品的数量差距
D.
夯土城垣及护城河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现代学术界多以城墙、青铜器、文字等作为古代城市国家出现的标志,由此可见,夯土城垣及护城河是该学者判断的主要依据,
D
项正确;蛋壳彩陶及陶纺轮只能说明当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如制陶技术和纺织技术等,无法直接体现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国家形成的特征,排除
A
项;隔壁分间的大房舍反映了当时的居住形式和建筑技术,并不是国家形成阶段的表现,排除
B
项;陪葬品的数量差距反映出当时社会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等级差异,但不足以说明早期国家的出现,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商周时期的方伯是区域邦族之长。商朝方伯是由区域邦族通过征服、联姻和公共事务治理自然成长起来的,而周人建立的封建方伯则以亲戚故旧为主,且被纳入国家臣僚体系并掌握地方政权。这一变化说明(
)
A.
贵族等级秩序逐步瓦解
B.
松散联盟向中央集权过渡
C.
国家政权组织趋向严密
D.
权力分配由血缘亲疏决定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朝方伯自然成长,西周封建方伯以亲戚故旧为主且纳入国家臣僚体系,这表明西周对方伯的管理更规范有序,国家政权组织日趋严密,
C
项正确;贵族等级秩序在周代分封制下得到强化而非瓦解,如诸侯、卿大夫等级分明,与题干变化无关,排除
A
项;西周分封制仍属地方分权,诸侯独立性较强,中央集权制度至秦朝才确立,排除
B
项;材料强调西周方伯来源及管理与商朝不同,不能说明权力分配都由血缘亲疏决定,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妇好墓是一座未经盗掘的商代墓穴,墓主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该墓出土了大量陪葬品,其中青铜器
468
件,包括礼器
210
件,武器
134
件,其余为工具、杂器等。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青铜文明的重点在于(
)
A.
社会生产
B.
日常生活
C.
军事扩张
D.
权力秩序
【答案】
D
【解析】
【历史】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