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l
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12分)
中国古代先哲从不同思想立场出发,先后就学习这一主题有过精辟阐发,涌现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学习观。
就学习本质而言,先秦时期的孔子强调“德性至上”。在孔子看来,学习要更多关注如何做人的问题,而不是如何认知的问题。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过一种有意义的“德性”生活。东汉王充则首次提出要从智、德两个方面去学习,尤其强调关注自然科学领域知识的学习。王充主张通过学习来推动“才”“德”不断获得进益,这一认识首先是对先秦儒家“仁智统一”传统的继承,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大跨度飞跃的新开拓。明清之际,三大儒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评宋明理学的空疏无用,主张“学贵履践,经世致用”。在这其中,可以清晰地让人看到“德性”“理性”在有关学习本质的认识发展中的不同轨迹。但是,在两者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先秦儒家孔子所确立的“仁智统一”的修身传统却从未间断,亦即德性与理性始终蕴含于修身养性之中,并在学以成人的过程中始终相互关联,浑然一体。
就学习目标而言,“学以成人”一直是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家们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先秦时期,儒家主张“学为圣贤”,道家主张“学为真人”,东汉时王充则主张“学为通人”;而到了宋代,张载、朱熹等人又强调“学为圣人”,再到清代颜元则强调“学成其人”。可以说,对学习到底可以塑造怎样的理想人格,不同历史时期都提出了与时代相应的要求。
就学习过程而言,无论是孔子的“学、思、行”,还是荀子的“闻、见、知、行”,还是《中庸》中广为传诵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抑或是明清学者王夫之的“知行统一”,只要对这些认识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尽管先贤们关于学习过程的阶段划分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在层次上也有着粗细之分,但又无一例外地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程”与“习程”的连续体,包含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强调知识掌握与知识运用的内在统一,突出学习具有认知和实践两大基本属性。并且,在许多古代思想家看来,相较于“学程”而言, “习程”有其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一面。
总之,“学以成人”既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突显学习的实践属性,强化学习的行动品格,真正实现以学习来充盈人的生命发展,促进人的精神境界提升,这些才是学习应有的本真特点与内在追求。
(取材于李敏《中国古代学习观的历史嬗变及其当代启示》)
1.下列认识中,不符合“仁智统一”学习观要求的一项是(3分)
A.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B.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道德经》)
C.故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成德也。 (《量知篇》)
D.德性资于学问,进而圣智,非复其初。(《孟子字义疏证》)
2.下列关于学习过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知行合一”体现着对学习过程的要求。
B.“学”与“习”有着连续性和共同要求。
C.“学程”强调学习活动之中的认知属性。
D.“习程”强调非智力因素发挥主要作用。
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学习观的理解和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学习本质在中国古代各家的表述中虽有不同,但核心精神其实一致。
B.学习要求中淡化德性修养,重视理性实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C.学习目标从“学为圣贤”到“学成其人”,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退步。
D.学习活动中“学程”“习程”关系的处理,古代思想家们完全相同。
4.荀子《劝学》中写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结合材料,分析荀子这句话中体现出来的学习观。(3分)整合相关语文知识,完成5-6题。(6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饥荒,给许多老人留下了
刻骨铭心
的印象。
B.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明白,
礼尚往来
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C.对于这样
冠冕堂皇
的解释,相信每个人都愿意理解并用行动表示支持。
D.有关部门应该大力
激浊扬清
,通过有效管理营造向上向善的网络氛围。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多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B.“三曹”“七子”的诗歌创作,风格柔丽,情调哀伤,后世用“建安风骨”来称道。
C.“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分别代表着唐宋文学发展中的独特成就。
D.“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强调“惟陈言之务去”,重视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节选),完成7-9题。(9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哲马十驾,功在不含。键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参考答案)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