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六中联盟校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月考历史试卷(
4
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8
分。
1
.
河南辉县战国墓出土铁器
179
件,其中有锄
36
件,犁
4
件,镰
1
件;在石家庄市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中,铁质农具占到
65
%;北到辽宁、南到广东、东到山东、西到四川和陕西均有战国中期的铁农具出土。这些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
铁质农具已经广泛使用
B.
青铜铸造业占主导地位
C.
牛耕技术开始普遍推广
D.
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
【答案】
A
【解析】
A.
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出土的铁器在全国分布广泛,据此可以得知,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正确;
B.
材料描述的是铁器的分布,没有体现青铜铸造业,排除;
C.
材料描述的是铁器,而非牛耕,排除;
D.
材料中没有描述社会分工信息,排除。
故选:
A
。
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解题关键信息是“河南辉县战国墓出土铁器
179
件,其中有锄
36
件,犁
4
件,镰
1
件;在石家庄市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中,铁质农具占到
65
%;北到辽宁、南到广东、东到山东、西到四川和陕西均有战国中期的铁农具出土”。
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2
.
《荀子•礼论》中提到礼起源于“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礼记•燕居》中有“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之言。据此可知,中华传统文化( )
A.
强调道德感化,推崇以德治国
B.
注重制度规范,追求社会有序
C.
重视家国情怀,注重国家统一
D.
提倡民本思想,关注民众需求
【答案】
B
【解析】
A.
强调道德感化,推崇以德治国:虽然礼包含道德教化,但其核心是通过制度规范而非单纯的道德感化来治理社会,故
A
项不完全准确。
B.
注重制度规范,追求社会有序:符合《荀子》和《礼记》中礼的制度性特征,是两者共同强调的重点。
C.
重视家国情怀,注重国家统一:材料未直接体现家国情怀或国家统一的主题,故
C
项不相关。
D.
提倡民本思想,关注民众需求:材料主要讨论礼对社会秩序的规范作用,未突出民本思想,故
D
项不准确。
故选:
B
。
本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
史料记载,“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当时“重装商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这可用于说明汉代( )
A.
贵州省贵阳六中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教师用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