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属重点高中
2024-2025
学年底高二下学期
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合计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据记载,春秋战国之际,平民出行一般只能
“
徒
(
步
)
行
”
,但一些没有政治身份的商人却可以
“
结驷
(
四匹马拉的车
)”
而行。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政治地位决定生活品质
B.
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礼制
C.
社会治安影响商业发展
D.
交通条件制约财货流通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私营工商业崛起,商人通过财富积累获得实际社会影响力,他们突破周礼中
“
士农工商
”
的等级限制,以经济实力僭越传统用车规范,直接体现了经济发展对传统礼制的冲击,
B
项正确;
“
决定生活品质
”
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社会治安对商业发展的影响,排除
C
项;商人使用驷马车是优化交通条件以促进财货流通的表现,而非
“
制约
”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下面是根据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所绘制的《均输平准图》。这一政策的实行(
)
A.
致使地方官员特权消失
B.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
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
阻碍了商品的全国性流通
【答案】
B
【解析】分析《均输平准图》可知,政府的均输官在各地统一低价征购货物,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使得政府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打击了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
B
项正确;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使地方官员特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能说是消失,排除
A
项;均输平准政策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排除
C
项;这项政策有利于全国范围内商品的良性流通,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均田制实施之初,国家对土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并按等级授田。农民可通过从国家请田或受田获得土地的占有权(只针对部分熟地)和使用权。政府对农民在何种土地上种植何种农作物,有相对具体的规定,违者将被收回土地。这说明均田制的实施(
)
A.
维系了人身依附关系
B.
保证了国家赋役征调
C.
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
D.
扩充了自耕农所有制
【答案】
A
【解析】农民虽然有土地使用权,甚至占有权,但并没有选择在何种土地上种植何种农作物的自由,这表明封建政府依托均田制,维系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A
项正确;保证了国家赋役征调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B
项;材料只是强调了均田制的实施情
(历史试题试卷)安徽省合肥市属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底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