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多校联考
2024
-
2025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人工智能有能力参与知识生产时,人类的知识生产范式再一次来到了革命关口。在知识创新领域,知识精英一直在关注数字技术发展的影响。以人文学科为例,
20
世纪
50
年代,人文科学者与
IBM
合作,利用计算机为研究文本建立索引或小型电子文本库。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伴随谷歌图书、维基百科等结构化数据库的建立,数字人文已成为一个跨学科领域。在计算方法从计算机科学领域外溢之后,人文学科又引入计算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从小规模文本数据、大规模真实文本,到大规模多媒体数据处理,甚至还出现了针对文化现象与历史研究的大规模文本分析、艺术视觉融合等,以及针对由个人体验、物理空间与技术空间共同形塑的文化观念的变迁与人类创造力变化等的探讨。
新一代人工智能向知识创新的渗透,意味着知识创新开始出现了本质性变革:机器智能不再只是工具,而变成了伙伴介入人类的知识创新。对此,
2018
年
8
月鄂维南院士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科学智能概念。需要说明的是,科学作为人类知识创新的总称,依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学界传统上将其划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只是,科学智能当下的努力更集中在面向自然现象。故此,如果我们把科学智能理解为理科智能,与之对应,可以把面向人类现象的机器智能称为
“
文科智能
”
。
为理解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在知识创新中的关系,需要先界定智能。尽管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社会科学的各路专家对智能都有各自不同的解释,可在不同中的共同之处是,都认为智能需要具备学习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中,推理能力又是基础。简便的说法是,智能是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关联性集成。其中,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又是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前提。
当下发展的关键是,机器智能的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远远超过了人类,以
GPT
技术路线为代表的汇集能力和综合能力也远远超过了人类,学习效率和推理效率正在快速提升。但是,调查发现,在知识创新中,机器智能依然是工具。尽管如此,科学家们的普遍共识是,理论上,人工智能可以计算完备的假设,重新定义科学直觉的本质与科学发现的过程。比如,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分析和发现,系统、准确地搜索假设空间以确保最优结果,自主地发现数据中的复杂模式,实现小规模科学过程应用的可靠、一致、透
【语文】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