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仲恺中学等五校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
4
月联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在政治方面,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并使用人牲;而周公提出
“
敬天保民
”
的思想,并建立了调节人际关系的礼乐制度。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
)
A.
专制君主的权力出现异化
B.
治国理念趋于理性
C.
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
D.
宗法意识日趋淡漠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
“
在政治方面,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并使用人牲;而周公提出
‘
敬天保民
’
的思想,并建立了调节人际关系的礼乐制度。
”
可知,商朝在政治上重鬼神,遇事占卜,而且使用人牲;西周时期的周公则提出
“
敬天保民
”
,以民为本,并制定调节人际关系的礼乐制度,这表明西周相对于商代而言治国理念趋于理性,
B
项正确;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君主的权力出现异化,与题干无关,排除
A
项;孔子首先提出以仁、礼为核心,包括孝悌、忠恕、智、信、勇、义等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初步建立起儒家的伦理学说。西周时期儒家学派尚未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
项;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并非否认祖先地位和宗族关系,无法得出宗法意识日趋淡漠的结论,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如表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
“
义
”
的解释。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解释
《庄子
·
人间世》
臣之事君,义也
《墨子
·
天志下》
义者,正也
……
然而正者,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
《商君书
·
画策》
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
A.
儒家道德观念已被普遍接受
B.
知识阶层注重追求有序社会
C.
法家理念渗透到各家思想中
D.
各家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提高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
“
臣之事君,义也
”“
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
”“
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
”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当时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材料中庄子、墨子、商鞅等知识阶层认为君臣、
(历史试题试卷)广东省惠州仲恺中学等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