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三中
2024
~
2025
学年度高二年级
3
月质量检测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
1
卷(选择题
共
66
分)
注意事项:第
I
卷共
44
小题,每小题
1
.
5
分,共
6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1
.云南洱海白羊村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其中出土的陶器几乎都是夹砂的,纹饰以划纹、绳纹和篦纹为主。划纹中也有之字纹,它同中原磁山文化的之字纹以及内蒙古东南与辽宁等地的之字纹并不属于一个系统。材料可用来说明( )
A
.中国早期文化多元发展
B
.自然环境决定文明进程
C
.中原文化的辐射力较强
D
.云南地区制陶技艺高超
2
.“夏人自西而东,商人自东而西,周人复自西而东,他们后先相交错,相覆叠,相同化,同时各把势力所及地方的土族同化,在一千数百年间,这参伍综错的同化作用抟结成一个大民族,他们对于异族,自觉为一整体,自称为“诸夏”,有时也被称并自称为“华”。”材料意在说明(-、
A
.夏商周的更迭和疆域扩展
B
.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
C
.民族认同意识的逐渐形成
D
.华夏族与异族的对立
3
.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史家称汉代“以孝治天下”。同时汉武帝时期“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在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A
.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
B
.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
.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
.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4
.飞天的形象源自印度神话中飞舞的神,北魏、北凉时期的飞天身体修长、姿态优美,以中原人的面貌为模板,带有男性特征,系印度围裙。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图示为敦煌莫高赢的飞天,梳着唐代妇女流行的双丫髻,该材料旨在说明( )
A
.丝绸之路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B
.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C
.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华夏认同
D
.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5
.如图是茶马古道路线图。唐宋以来,茶马古道
山东省枣庄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