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
5
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
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
1
、
2
、
3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宋朝实行磨勘制。在该制度下,中央设审官院、考课院,分别负责京朝官、幕职州县官的考核。其中,三品以上官员自陈政绩,四品以下由机构核查,要求官员提交历纸(日常考勤)、荐状(举荐文书)及功过簿。宋朝磨勘制的实行(
)
A.
减轻了政府行政负担
B.
体现官僚制度的规范化发展趋向
C.
加剧了中央冗官问题
D.
旨在贯彻
“
德才并重
”
的选官原则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宋朝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划分考核对象、制定标准化流程,将官员考核纳入制度化轨道。这种分层分类、注重流程和文书记录的设计,体现了官僚管理向规范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B
项正确;磨勘制要求中央设审官院、考课院专职考核,且官员需提交历纸、荐状、功过簿等多重材料,这实际上增加了机构设置和文书工作的复杂性,反而可能加重行政负担,排除
A
项;冗官问题的根源在于宋朝
“
分化事权
”
的官制设计和科举扩招,而磨勘制的核心是考核制度,而非官员数量的增设,排除
C
项;磨勘制属于官员
“
考核
”
制度,而非
“
选官
”
制度,且材料中考核标准侧重
“
政绩
”“
考勤
”“
举荐
”
,未明确提及
“
德才并重
”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民国初期,有人指出:
“
进步党袒袁总统,袁总统助进步党,事实上不可掩。但袁世凯何爱于进步党而助之,不过欲借以抵抗国民党耳。一旦有数省地盘之国民党消灭,进步党又宁幸免?故两党实有利害共同之点,特愚者不察,专认国民党为敌。
”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政党关系左右着历史的走向
B.
政党成为社会核心力量
C.
民主政治生态的脆弱与危机
D.
军阀派系斗争愈演愈烈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通过操控政党(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来巩固
【历史】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