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
2024
-
2025
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摩诘(王维,字摩诘)诗极富禅味。禅宗常讲
“
无我、无住、无着
”
。晚唐司空图论诗,主张要
“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
。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
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这一联是大家都喜欢的:
“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
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
“
落
”
字和
“
鸣
”
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扑扑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
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
“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
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
而陆放翁
“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
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很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这种诗,亦即所谓
“
诗中有画
”
。
至于画中有诗,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画到最高境界,也同诗一样,背后要有一个人。画家作画,不专在所画的像不像,还要在所画之背后能有此画家。西方的写实画,无论画人画物,皆画得逼真,而且连照射在人与物上的光与影也画出来。但纵是画得像,却不见在画后面更有意义之存在。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这里面也有一人,重要的在
“
欲断魂
”
三字。由这三字,才生出下面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这两句来。但这首诗的好处,则好在不讲出
“
欲断魂
”
三字涵义,且教你自加体会。
这样子作诗,就是后来严羽所说的
“
羚羊挂角
”
。这是形容作诗如羚羊般把角挂在树上,而羚羊的身体则是凌空的,那诗中人也恰是如此凌空,无住、无着。断魂中,有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如凌空不着地,有情却似还无情。可是上引摩诘诗就更高了,因他连
“
断魂
”
字都没有,所以他的诗,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摘编自钱穆《我们如何读古诗》)
材料二:
唐代以王维为代
【语文】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