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重点高中协作体
2023-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卷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本试卷共页。如遇缺页、漏印、自己不清等情况,考试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6
题,总分
48
分)
1.
磁山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武安县治河北岸的台地上,
C
14
测定约公元前
6000-
前
5600
年间。在遗址中发现的
80
个窖穴中存有腐朽粟的堆积,有的厚达
2
米以上,同时出土的还有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以及猪、狗、鸡和鹿、鱼、蚌、鸟类的遗骸,还有碳化的果实榛子、胡桃等。据此推知,这一时期该地(
)
A.
逐渐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B.
生产方式多元并存
C.
产生了最初的华夏文明
D.
处于打制石器时期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
“
公元前
6000-
前
5600
年间
”
可知,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据材料
“
在遗址中发现的
80
个窖穴中存有腐朽粟的堆积,有的厚达
2
米以上,同时出土的还有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以及猪、狗、鸡和鹿、鱼、蚌、鸟类的遗骸,还有碳化的果实榛子、胡桃等
”
可知,新石器时代该地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但渔猎、采集仍有较重要的地位,采集渔猎和原始农业并存共生,
B
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排除
A
项;文明的标志一般是指金属工具、文字、城市和国家出现等,农业的出现仅是文明出现的前提而非标志,公元前
3500
年两河流域产生了人类最初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距今约
5000
年,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石器是打制石器还是磨制时期,且原始农业时期已使用磨制石器,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夏商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是氏族,至西周春秋时期则是宗族。春秋中期,一个地域的民众,非必只有一族,居于某地的民族就被称为某地之人;普通民众,一般都同时有两种
身份,一是某族之人,二是某国之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早期国家治理体系走向成熟
B.
宗法分封制崩溃带来的后果
C.
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
D.
统一战争加快民族交融进程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
“
夏商
……
的社会组织是氏族
”“
【历史】吉林省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