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常青藤中学校、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
5
月月考历史试题
卷面分数:
100
分
答题时间:
75
分钟
一、选择题(共计
16
小题,共计
48
分)
1.
新石器时期的浙江良渚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的都邑都为
“
大城套小城
”
,城内有王陵或贵族大墓及宗庙等祭祀性建筑;此后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等城址均以大型城垣和城壕为标志,城内大型夯土建筑台基象征着宫殿、宗庙等高等级建筑出现。据此可知(
)
A.
宗法礼乐制度影响了城市布局
B.
早期国家社会控制力逐渐强化
C.
早期城市的内部布局已成定式
D.
中华文明发展具有内在延续性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石器时期,我国良渚遗址、石峁遗址及陶寺遗址的都邑均拥有外围的城墙和内部的宗庙等建筑;至夏商时期,主要城市遗址的布局仍沿用外围城墙加内部宗庙的形式,反映出我国早期城市营造理念的延续性,即中华文明发展具有内在延续性,
D
项正确;宗法礼乐制度是在西周时期确立的,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新石器时期至夏商时期我国城市建设理念的延续性,与社会控制力的强化无关,排除
B
项;材料只是列举了部分遗址的建筑特点,不能就此得出
“
城市的内部布局已成定式
”
的结论,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西周在封邦建国的同时,也常常将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留守王畿辅佐周王。如周公长子就封于鲁,周公次子一脉在王室累世任官。这种做法(
)
A.
实现了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
B.
破坏了宗法等级秩序
C.
兼顾了周王室和地方的发展
D.
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C
【解析】根据
“
周公长子就封于鲁,周公次子一脉在王室累世任官
”
可知,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可以在中央和地方同时就职辅佐周王,从而加强了中央与地方封国之间的联系,兼顾了周王室和地方的发展,
C
项正确;这种做法能够加强与地方封国的联系,但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对诸侯的有效控制,排除
A
项;这种做法并没有破坏宗法等级秩序,排除
B
项;西周时期尚未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东汉章帝建初元年(
76
年),大臣马严上奏称:
“
臣伏见方今刺史、太守专州典郡,不务奉事尽心为国,而司察偏阿,取与自己。
”
和帝永元七年(
95
年)诏曰:
“
刺史、二千石详
刑辟、理冤虐、恤鳏寡、矜孤弱
”
;十年(
98
年)诏曰:
“
堤防沟渠,所以顺助地理,通利壅塞。今废慢懈弛,不以为负。刺史、二千石其随宜疏导
【历史】山西省太原市常青藤中学校、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