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学校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
5
月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
1-3
。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图
1
到图
4
依次是
“C”
字形龙纹饰的红山文化玉器、神人兽面纹的良渚文化玉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商周饕餮纹风格的青铜器。
据考古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玉器与同时期
的
良渚文化玉器在纹饰上有相似性,但制作工艺迥异;三星堆青铜面具与商周青铜器风格差异显著。这些文化现象都有力地印证了中华文化的(
)
A.
包容性
B.
连续性
C.
凝聚性
D.
多样性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红山、良渚的玉器和三星堆、商周的青铜器均属中华文明的范畴,但玉器纹饰、青铜艺术风格差异显著,体现
“
领域广阔、丰富多彩
”
的多样性特征,
D
项正确;材料中
“
同时期
”“
工艺迥异
”
等关键词,强调的是同一时空下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共存,而非时间延续(连续性)或对外吸收(包容性),排除
A
、
B
两项;材料中的器物不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凝聚性,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后汉书
·
杜诗传》载:
“
七年(公元
31
年),(杜诗)迁南阳太守
……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
据此可知,杜诗在南阳太守任上(
)
A.
完善了地方治理
B.
致力于改善民生
C.
侧重于发展农业
D.
普及了新式农具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杜诗担任南阳太守期间,制造水排、铸造农器,减少百姓劳作用力且功效显著,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使得郡内百姓殷实富足,这些举措都充分体现了他致力于改善民生,
B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杜诗在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方面的作为,不能简单等同于完善了地方治理,排除
A
项;
“
侧重于发展农业
”
的说法片面,与主旨不符,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新式农具的普及情况,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魏晋时期,浙江越窑采用龙窑结构和石灰釉配方,在温度达
13
【历史】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