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一试卷 高一语文上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含参考解析)

期中试卷 2024年 2023年 江苏省 扬州市 格式: DOCX   29页   下载:2954   时间:2024-01-23   浏览:4673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含参考解析) 第1页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含参考解析) 第2页
剩余28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3 — 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高一语文 2023.11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试卷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 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 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 2 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 0.5 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梦想是心中努力想要实现的理想,意味着更美好的可能性。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是对功利现实的突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是对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的弥补。伟大的诗人总有浪漫的理想,优秀的作品也多寄寓着美好希望。 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者而言,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既要有古人先贤的那种浪漫想象力,又要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既做 “ 理想家 ” ,又做 “ 写实家 ” 。 王国维说: “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 这段话可以当作诗词创作的方法论。 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在 “ 地球村 ” 里,古今中外的诗学思想交流碰撞空前密切,这为当代诗人博采众长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具体创作中,诗人不仅要关怀现实,还要写出立足有限性,同时又具有理想性、创造性的作品。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诗所要揭示的是内在必然性、规律性、普遍性。这与咱们中国人所说的 “ 道 ” 的思想有点类似。形上得 “ 道 ” ,形下才有路。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 道 ” 是 “ 路 ” 的终极追问。 “ 道可道,非常道。 ”“ 道 ” 瞬息万变,而 “ 诗 ” 是诗人创作瞬间的悟 “ 道 ” 得 “ 意 ” ,意之所向,随物赋形。所有这些其实是说,诗歌创作要追求 “ 意境 ” 。 意境通过意象呈现,意象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 “ 物 ” 。问题是,古今时空环境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中的意象早已改变,即便是相同的意象,所承载的意境也可能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诗词创作不能 “ 太拟古 ” ,而要扎根当代生活,深入生活现场,触摸时代痛点、泪点、兴奋点。唯有如此,诗歌创作才能摆脱旧语境,创造出新的意象和意境。 (摘自宋湘绮《诗歌须从 “ 小我书写 ” 走向 “ 大我书写 ” 》) 材料二 意象是外界的客观物象经过作家主体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传统的婉约派词流连于青楼楚阁、红粉佳人;到了苏轼开始,词更多反映文人士大夫的个人生活和思想情感;而南渡以后的民族苦难,则使词人们更能直面人生、关心国事,词中的意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辛弃疾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词中的意象龙腾虎跃、雄奇刚劲,充满了男子汉气概。后代词人们在袭用辛词语汇的同时也大量摘取辛弃疾词中的这些意象,于其间出了一批接受度极高的经典意象。 一是 “ 金戈铁马 ” 的意象。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此词是辛弃疾晚年的代表之作,其时他已六十六岁,但他依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其抗金杀敌的决心和意志。这一 “ 金戈铁马 ” 的意象在后人中也反复出现,如杨慎《西江月》中有 “ 妙算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 ” ,吴伟业《水吟·送孙浣心之真定》中有 “ 金戈铁马,神州沈陆,幅巾归里 ” 。历代词人多出于表达国仇家恨、故国愁思以及历史沧桑之情的需要而借用稼轩词中的 “ 金戈铁马 ” 意象,全然与辛词遥相呼应,不断增长着词体之沉郁悲壮之气。曹贞吉的《风流子·京口怀古》还沿用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其他句意 “ 祇今凭吊处,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濛。为念寻常巷陌,社鼓连空 ” ,进一步扩大着这阕名篇的流传度,也可视作 “ 金戈铁马 ” 意象的一种接受延伸。 二是 “ 烟柳斜阳 ” 的意象。辛弃疾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中云: “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此句虽是以景语作结,但却耐人寻味,表现着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后人延用辛词的这一意象,往往如辛词这般将斜阳之景与愁苦之情紧密联结在一起。如明代叶小鸾《踏莎行·秋景》中云 “ 断云飞尽碧天长,数枝烟柳斜阳瘦 ” 等即是如此,使得始于稼轩词的 “ 烟柳斜阳 ” 意象逐渐固化成词体写作的一种常规表达手段,最终形成清代文学的重要小传统。 这些后世接受度极高的稼轩词意象比较集中地出现在辛弃疾的登高词中,大概每当稼轩登高望远时,家国愁情总是纷至沓来,使他难以为怀,故而总能写出悲壮苍凉的词篇,于婉艳柔媚的词体传统外新翻出这些个性化意象。尽管词体写作在南宋之后发展出许多新貌,但登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
专注试题资源,助力高效备考 - 精准试题,为知识测评赋能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