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天津市八校联考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
Ⅰ
卷(选择题)和第
Ⅱ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第
Ⅰ
卷
1
至
4
页,第
Ⅱ
卷
5
至
8
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
Ⅰ
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单项选择题
Ⅰ
:
1~13
题,每题
3
分,共
39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
1.
何尊铭文中记载,
“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
”
。《尚书
·
周书
·
梓材》中也记载:
“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形成今天中国的地理概念
B.
国家对边远地区有效管理
C.
区域内形成一定秩序认同
D.
君权神授思想已成为共识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
“
余其宅兹中国
”“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
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
“
中国
”
一词主要指以中原为中心的政治文化核心区域。周王室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构建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的等级秩序,同时以
“
天命
”
观念强化统治合法性,形成了对
“
中国
”
这一区域内政治与文化秩序的认同,
C
项正确;西周
“
中国
”
范围限于中原,与现代中国疆域概念差异显著,排除
A
项;西周对边远地区通过分封间接管理,诸侯独立性较强,
“
有效管理
”
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虽然材料体现
“
君权神授
”
思想,但
“
共识
”
表述绝对化,当时周边族群未必完全认同,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据酒泉出土的《悬泉汉简》和《肩水金关汉简》记载,在西汉晚期当地市场出现了
“
广汉八稷(
zōng
)布
”“
南阳邓橘
”“
济南剑
”
等地方特产。同时《汉书》中也出现酒泉的
“
瓜州蜜瓜
”
进贡朝廷的记载。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条件可能是(
)
A.
秦朝驰道的续修
B.
丝绸之路的畅通
C.
均输平准的推行
D.
区域市场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内陆地区的特产出现在了西域市场,同时西域的物种也出现在了中央政府之中,原因是丝绸之路的通畅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B
项正确;秦朝驰道主要涉及的是国
【历史】2025届天津市八校联考高三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