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
分值:
100
分
)
一、选择题
(
本题共
16
小题
,
每小题
3
分
,
共
48
分
)
1.1838
年
,
黄爵滋上奏:
“
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
,
每银一两
,
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
,
非耗银于内地
,
实漏银于
外夷也。
”
这一现象
(
)
A
.
引发了鸦片战争
B
.
激化了社会矛盾
C
.
打破了闭关锁国
D
.
促进了中外贸易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
1838
年是鸦片战争之前
,
此时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而向中国走私鸦片
,
由此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
与黄爵滋所说的
“
实漏银于外夷也
”
相符。白银的大量外流导致国内银
贵钱贱
,
激化了社会矛盾
,
B
项正确;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
排除
A
项;鸦片战争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
,
排除
C
项;这一现象
激化了国内矛盾
,
并不是促进了中外贸易
,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
,
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
,
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
十三行
’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
,
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
签订该条约的战争
(
)
A
.
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
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C
.
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D
.
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
“
开始改变
……
中国与
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
”
以及
“
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
等内容及所学
(
《南京条约》
)
可知
,
该战争是鸦片战争
,
再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可知
,
该战争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
B
项正确;据所学可知
,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
清政府成为
“
洋人的朝廷
”
,
排除
A
项;据所学可知
,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
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
排除
C
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鸦片战争后
,
清政府设立新的机构
——
钦差五口通商大臣
,
作为固定的同西方各国交涉的地方机构
,
同时
,
一些地方督抚也
参与外交决策。这说明鸦片战争后
,
清政府
(
)
A
.
地方机构带有半殖民地的特征
B
.
延续了传统的外交方式
C
.
中央决策权力出现下移的趋势
D
.
被迫实行全面开放政策
答案:
C
解析:
钦差五口通商大臣是
“
作为固定的同西方各国交涉的地方机构
”
,
再加上地方督抚也参与外交决策
,
说明清政府把作为中央决策权的外交决策交给了地方
,
说明其权力在下移
,
C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