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
分值:
100
分
)
一、选择题
(
本题共
16
小题
,
每小题
3
分
,
共
48
分
)
1.
宋太祖赵匡胤规定地方府、州、军、
监官员
均为同级
,
并设立通判一职监督地方官员。这些措施旨在
(
)
A
.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
.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
便于官员相互制衡
D
.
完善地方
行政体制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
,
地方府、州、军、
监官员
均为同级
,
分散机构权力
,
便于相互制衡;设通
判监督
地方官员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维护政权稳定
,
故选
B
项;地方府、州、军、
监官员
均为同级
,
相互制衡
,
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排除
A
项;官员相互制衡的目的也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排除
C
项;材料强调对地方的控制
,
且监察也不属于地方行政体制
,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北宋初建之时
,
朝廷直辖的禁军数量只有
19
万人
,
主动攻辽时虽未获胜但形成了僵持;
北宋后期
,
拥有
60
多万禁军
,
却出现了
“
靖康之耻
”
。材料可用来说明北宋
(
)
A
.
重文轻武的弊端
B
.
武器装备落后
C
.
“
冗兵
”
现象严重
D
.
禁军地位低下
答案:
C
解析:
宋代禁军人数增加
,
但是战斗力却在减弱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这是因为宋代过度加强中央集权
,
出现了
“
冗兵
”
问题
,
C
项正确;重文轻武从宋初就已经确立
,
因此不能解释宋代中后期战斗力减弱的现象
,
排除
A
项;宋代军事技术有很大发展
,
排除
B
项;禁军隶属中央
,
在军队中地位较高
,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
,
即一位皇帝逝去后
,
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这一制度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宋神宗时
,
王安石主导一系列改革
,
得以在哲宗时
“
配享神宗皇帝庙庭
”
,
但南宋建炎初年
,
又
“
罢安石配享神宗庙庭
”
。这一变化说明
(
)
A
.
南宋朝廷比前代更准确认识王安石
B
.
对人物的
评价受
时代因素的影响
C
.
王安石的变法不利于南宋社会发展
D
.
社会越发展对人物评价就越科学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
料
“
宋神宗时
,
王安石主导一系列改革
,
得以在哲宗时
‘
配享神宗皇帝庙庭
’”“
南宋建炎初年
,
又
‘
罢安石配享神宗庙庭
’”
可知
,
北宋褒扬王安石变法
,
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变法
,
这一变化说明对人物的
评价受
时代因素的影响
,
B
项正确;南宋朝廷比前代更准确认识王安石表述错误
,
排除
A
项;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