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
分值:
100
分
)
一、选择题
(
本题共
16
小题
,
每小题
3
分
,
共
48
分
)
1.
浙江余姚河
姆
渡遗址位于杭州湾
南岸四
明山和慈溪南部山地之间的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上。同河
姆渡相对
一样的是北方地区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
主要分布于
浐
河的阶地上。这说明我国早期聚落
(
)
A
.
受经济水平的影响
B
.
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习俗
C
.
选址注重自然环境
D
.
发展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
河
姆
渡遗址位于河谷平原上
,
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
浐
河的阶地上
,
可见两个早期聚落靠近河流
,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对我国早期聚落的影响
,
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比较两个遗址的不同之处
,
没有体现文化的多元性
,
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建筑风格
,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中
,
载有大量
用于纪日的
干支记录。而商朝国君多以天干为名
,
如
太
甲、盘庚、武丁、帝辛等。这体现了商朝
(
)
A
.
迷信活动的盛行
B
.
宗法观念的影响
C
.
王权的自我神化
D
.
原始的宗教信仰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
“
商朝国君多以天干为名
,
如
太
甲、盘庚、武丁、帝辛等
”
可知
,
商朝的君主以天干命名
,
意图是通过自我神化来增加王权的权威性
,
C
项正确;商朝国君以天干为名体现了王权的自我神化
,
并不是进行迷信活动
,
也不是因为宗法观念的影响
,
排除
A
、
B
两项;商朝国君是为了进行自我神化
,
并不是因为原始的宗教信仰
,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山东素有
“
齐鲁之邦
”
之称
,
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
,
但山东的简称是鲁
,
而不是齐。
关于是
鲁不是
齐的原因
,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
.
鲁国
的历史更为悠久
B
.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
.
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
.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
鲁国是周王室宗室的封国
,
齐国是功臣的封国
,
在与周王的关系上
,
鲁国的国君比齐国国君要近
,
鲁国是更正统的封国
,
所以山东之所以简称鲁而不是齐
,
是受到宗法制正统观念的影响
,
B
项正确;鲁国与齐国基本是同一时期受封的诸侯国
,
历史并不是更为悠久
,
排除
A
项;孔子到汉代以后才开始受到推崇
,
所以并不是因为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
排除
C
项;山东
之所以称鲁而
不是齐
,
是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
而不是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