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
2024
-
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我国远古的文化艺术史上早有
“
义
”
的典范——伯牙与子期的动人友谊,这是一种无功利、完全超越时空界线的纯洁情感,是中国文化传统最本然的
“
义
”
,中国
“
义
”
的原形。东西方都讲
“
义
”
,不过,从大方向上说,西方的
“
义
”
发展为
“
正义
”
,而中国的
“
义
”
则发展为
“
仁义
”
。中国的
“
义
”
至少有两种原形:一是个人化的伯牙子期式的超功利的
“
情义
”
,一是孟子提升的理想化的有别于功利的
“
仁义
”
。两者都把
“
利
”
作为
“
义
”
的对立项,把利益原则与道义原则加以区分,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中
“
义
”
的原形是非功利的。
②但是,中国的
“
义
”
经历了历史风浪的颠簸之后,却逐步变形变质。发展到《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
义
”
的内涵已发生重大变化,其核心概念,变成
“
结义
”“
聚义
”“
忠义
”
。在
“
义
”
字前边加上一个字、一个定语,不是小事,它意味着
“
义
”
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
③《水浒》中的
“
聚义
”“
忠义
”
和伯牙钟子期的
“
情义
”
已完全不同。无论是
“
聚义
”
还是
“
忠义
”
,都是一个夺天下、打天下的功利目标。这种
“
义
”
,不是超功利,而是争功利。
“
义
”
只是
“
利
”
的意识形态和组织原则,是保证造反队伍实现大功利目标的精神纽带。
“
聚义
”
往往还讲小义,即带个人情感的兄弟之义,而
“
忠义
”
则讲大义,即对大功利目标的绝对忠诚。
④《三国演义》讲的则是
“
结义
”
。
“
结义
”
也包含着
“
忠义
”
,但重心是
“
结
”
,即结盟。如刘、关、张的
“
桃园三结义
”
,首先是一种结盟,即组织;然后又是一种盟约,即组织原则,而其盟约的目标是谋大事。桃园这一盟约,影响中国近两千年,后来它一直成为中国民间帮会和其他秘密组织的组织原则和伦理原则,一旦
“
背义忘恩
”
,不仅违反了组织原则,而且也违背伦理原则。立下原则时是向天发誓的,所以一旦有违,便违背人理,又违背天理,于是,便有
“
天人共戮
”
的理由。
⑤桃园模式讲兄弟伦理,宣示兄弟结盟,图谋天下
“
大事
”
。它之所以能在后代产生巨大影响,是因为它反映了中国下层社会的生存需求。中国的上层社会,讲的是君臣伦理。在这种伦理中,只有
“
君为臣纲
”
的秩序,没有平等。
“
桃园三结义
”
的兄弟伦理,把异姓的兄弟之情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下层社
【语文】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