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一试卷 高一语文下

【语文】浙江省衢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期末试卷 2025年 2024年 格式: DOCX   16页   下载:1   时间:2025-07-23   浏览:59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浙江省衢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浙江省衢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4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浙江省衢州市 2024 - 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果要给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下一个简洁的定义,那就是:文本细读就是一字一句地读,就是一字一句地品味。文本细读,当然是一种欣赏态度。但是,文本细读,却主要不是一个态度问题,而是一个能力问题。一个具有细读能力的人,与一个经得起细读的文本相遇,真正文学意义上的文本细读才会发生。 我以为,一个人,一个具有文本细读能力的人,之所以对一部文学作品开始细读,首先是因为被作品强烈的文学性吸引。那么,吸引着细读者对其进行细读的 “ 文学性 ” 是什么呢?是语言的暗示性。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基本区别在于,文学语言应该具有充分的暗示性,而实用语言则应该极力避免暗示性。暗示性,便意味着多义性;多义性,便难免暧昧、模糊。文学语言的美,也主要表现为暗示性、多义性。如果一部文学作品,语言并没有充分的暗示性,它就不是细读的对象。 必须强调的是,语言的暗示性不等同于语言的晦涩性。好的文学语言,往往是表层意思清楚明白,却又有着丰富的意义指向。汪曾祺曾指出,许多民歌,许多平民百姓的口头语言,都明白易懂,却又意味无穷。 只有经得起细读的作品,才算是真正的好作品。只有经得起细读的作品,才可能成为经典。而所有经得起细读的作品,都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经得起同一个人反复阅读。真正优秀的作品,是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读的,而每读一次,都能有新的意味。那些语言具有丰富的暗示性的作品,每读一遍,我们都有新发现。有些表达,此前我们放过了,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的意味,但这一次读,忽然发现了别样的意义。有些表达,此前阅读时已经感到其异样的美妙,这一次重读,又发现了新的意味,发现了不同于此前感受的新 “ 异样 ” 。所以,真正经得起细读的作品,经得起一次又一次地读;而每一次重读某种意义上都像是第一次读一样。那些把《红楼梦》读了一遍又一遍的人,一定是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一定是每一次重读,都有第一次读的感觉。 真正经得起细读的作品,另一个特征是,可以让许多细读者读得如痴如醉,而每一个细读者的感受、理解,都不尽相同;每一个如痴如醉者的痴因痴法、醉因醉法,都有自己的特色。所谓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但前提是,这个人物是哈姆雷特,而不是那种性格扁平的人物。我们谈论某部作
【语文】浙江省衢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